算力(異構算力)正在成為無可爭議的AI基礎設施之王。而作為其中核心數據交互單元的光模塊,無疑正是“算力天使”般的存在。
在全球整個AI算力產業鏈分工上,“算力天使”正是當下中國的比較優勢板塊。毋論英偉達還是Meta,都在這一細分領域離不開它的中國產業鏈伙伴。
在本輪輪全球AI大浪潮中大放異彩之前,中國光模塊集團軍,實則已經默默布局出海長達10年以上的時間,如今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股價的爆發,而是對過去戰略選擇與敢為人先的正向回饋。
2024年企業家的共識是只有走出去才有廣闊的天地,但出海相對出省出市,難度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具體究竟該如何做大家都是面面相覷心里發虛,日本歷史經驗的石頭都已經快被翻了個遍,借鑒意義著實不小。但如果國內有行業能夠提供相關經驗,則是一份更加可以直接抄的作業。
在這一樸素想法的指導下,我們不僅需要向外、同時也向內求索。結果是令人欣慰的,自下而上盤點下來,國內有一些細分行業其實已經完整的演繹過出海的因與果,我們有必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擇要展開。
因此,內觀之下,國內的光模塊行業正是一個獨特的窗口。
01
走向臺前的光模塊
2年前,你要是問一個投資人什么是光模塊,大概會得到語焉不詳、顧左右而言他的回復;畢竟,以前光模塊完全屬于光通信產業鏈中可有可無的存在,市場規模小、產業鏈位置低,全球市場空間不超過100億美元,龍頭公司的毛利率也低于30%。
但要是現在你跟一個投資人探討光模塊,他可以跟你從400G講到1.6T的代際升級,還能夠從可插拔、LPO講到CPO的結構變化,還可以順帶聊聊硅光、薄膜鈮酸鋰的技術變遷,甚至給你科普VCSEL和EML激光器的區別。
在全球的AI熱潮中,國內的光模塊行業毫無疑問就是武松一樣的存在,成為AI算力中除GPU、HBM、網卡、交換機之外,最不可或缺的硬件組成部分。光模塊也成為過去一年中A股最硬的賽道,沒有之一。
圖:光通信產業鏈總結 資料來源:國信*券
目前,國產光模塊三杰中際旭創、天孚通信和新易盛,市值分別達到1400億元、600億元、550億元,其中龍頭中際旭創從市值上超越此前全球光模塊行業第一Coherent(最近市值630億元左右),正式登頂全球一哥的位置。在最新的1.6T光模塊上,預計中際旭創將成為全球第一家能夠量產出貨的,不僅僅是規模體量,其在技術上也取得了領先。
但實際上今天的盛宴,要得益于十年前還無人問津的光模塊行業龍頭企業們,便開始義無反顧的走上了出海升維之路。種什么樣的種子開什么樣的花,當年出海的十年寒窗無人問,今朝的一舉成名天下知。
當然,跳脫出AI與光模塊行業之外,本文嘗試探討這個行業是如何靠死磕出海而取得成功的,將具有更廣泛的示教意義。
02
十年出海路:浪成于微瀾之間
1.從產業鏈最低端做起,后慢慢站穩腳跟
光模塊,作為電信和數通網絡中實現光電轉化的核心功能模塊,其實算得上一個比較成熟的行業。早年間中國由于通信發展滯后,光模塊行業一直處于落后狀態,在2010年時,全球前十大光模塊企業榜單中無一例外全是海外品牌。
我們光模塊行業發展的元年在2000年左右,通過承接外企對光模塊簡單的封裝測試業務開始切入;彼時,國內光模塊行業可以說是處于鄙視鏈的最低端,,任誰也不會想到20年后將引領全球。
行業的轉折點發生在2015年前后,隨著美國云計算時代的逐步開啟,光模塊產品升級到40G,而北美的云廠商從設備商捆綁采購轉向直采模式,這就打破了已有的光模塊產業鏈格局,讓排在后排的小弟們終于有了機會。
在這輪浪潮中,出現了兩個顯著的變化:1)國產企業的快速崛起;2)國內機制靈活的民營企業拔得頭籌。
中際旭創等國產光模塊企業正是在40G時期快速崛起,而又通過100G、400G等產品代際升級強化追趕優勢;作為結果,北美傳統光模塊廠商紛紛敗退,到了2022年,在全球光模塊前十榜單上,國產企業占據了7位,分別是中際旭創、華為、光迅科技、海信、新易盛、華工科技、索爾思光電。
民營企業如中際旭創、新易盛等,在發展早期由于論資排輩無法成為國內光通信的核心供應商,反而意外促成了他們在海外的蓬勃發展,而光迅科技、華工科技這種老牌國資龍頭,雖然也享受到行業發展的紅利,但明顯在增速上掉下隊來,光迅科技更是痛失國產光模塊第一的寶座。
2.全方位的國際化,用努力實現彎道超車
在這一輪史詩級的反超中,復盤來看民營光模塊企業做的最成功的戰略選擇就是出海。
以中際旭創為例,的核心光模塊子公司旭創科技成立于2008年,當年完全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后起之秀。但短短數十年時間,我們看到旭創在出海上做了全方位布局,最終實現了逆襲。
關鍵戰略第一步:抓住海外需求。2011年,成立的第4年,旭創科技嗅到了行業轉型的機會,彼時北美云計算廠商開始大力投資建設數據中心,開始需求更高速的40G光模塊產品;因此在市場主流產品還是10G和20G的時候,旭創全力研發了40G的光模塊產品。到2011年,公司的40G產品成為第一家通過谷歌驗證的,當年營收即突破億元大關。
關鍵戰略第二步,綁定海外key person。在云計算時代,谷歌一直都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戶,后來又拓展Meta、亞馬遜也成為公司的重要客戶,在北美的布局日臻完善。除此之外,由于突出的執行力和產品力,2014年第一大客戶谷歌與旭創關系更進一步,谷歌成為旭創的股東,甚至是谷歌在中國的第一筆投資,直到2021年谷歌才逐步減持退出。
關鍵戰略第三步,全球產能布局。2019年公司定增16億元,用于100G和400G光模塊產能建設;2021年,定增27億元,用于產能擴建。經過幾輪擴建,旭創的國內產地已經包括江蘇蘇州、安徽銅陵、四川成都等,海外產能包括中國臺灣、泰國,已經實現了全球布局,順應全球化再平衡的大趨勢了。在中際旭創的努力之下,國內的光電中心不再僅僅局限于武漢、西安,而是實現了全球化布局。
關鍵戰略第四步,適應出海的組織架構。經過多輪的調整,旭創的高管、核心研發人員的全球化比重越來越高,大部分核心高管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工作經歷。
圖:中際旭創部分高管團隊 資料來源:國聯*券
拆解后不難發現,中際旭創的出海之路完全不是一場毫無準備的慌不擇路,而是深思熟慮后的系統化提升,從產品、產能、人才、架構等四個方面,為其全球化戰略做了全方位的適配。
這才使得作為行業吊車尾的旭創,抓住了云計算和AI的兩波大機會,實現了不可思議的大超越。失敗可以隨隨便便,但從來沒有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除了中際旭創之外,不少國內公司光模塊企業也都做了類似的出海動作。比如新易盛和天孚通信也都在東南亞建立了產能。海外資產收購方面,新易盛還收購過海外資產Alpine Optoelectronics,天孚通信收購日本TFF株式會社,光庫科技收購Lumentum的鈮酸鋰資產。
近幾年,天孚通信的海外戰略也是取得顯著的效果,尤其是在2021年為英偉達定增募投高速光引擎項目,像極了10年前旭創為了谷歌死磕40G光模塊。隨著AI帶動數據中心光模塊飛速迭代,天孚一躍成為英偉達的核心供應商。
作為結果,國內光模塊企業的海外表現非常突出。根據可統計的數據,中際旭創和新易盛海外收入占比超過80%;而從無源器件轉型光引擎的天孚通信,海外收入比例提升最為明顯。市場相應也獎勵了這兩個在出海戰略上最優秀的選手。
這其中也有一個相對的反例,那就是當年的老大哥光庫科技,由于背靠烽火通信,日子過的相當不錯下并沒有很強的危機意識,對海外市場的關注度顯然滯后,這就導致其海外收入占比跟隨海外需求的波動而波動,最終丟掉國內第一的位置也就不足為怪了。
3.從模仿到超越,領先于國際同行
其實,國內光模塊企業通過布局海外的收獲,不僅僅只體現在收入占比、產能規模上。在逐漸壯大的同時,國內光模塊龍頭公司在效率、技術方面,也順帶實現了產業升級。
效率方面,簡單的從人均創收角度來看,在2022年,中際旭創的人均創收就高達170萬元,到2024年更是有望超過人均300萬元,從人均創收角度也實現了對Coherent的超越,而旭創的人均工資據估計只有Coherent的1/3不到;工程師紅利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03
啟示:從戰略選擇到模型重構
從全局來看,大部分國內行業的出海之路,仍然處于前夜。根據中金公司統計的上市公司數據口徑,除了家電和電子外,國內其他行業的海外收入占比都低于30%,超半數的行業甚至低于10%。對于上市公司尚且如此,體量更小的未上市公司,出海無疑是更大的挑戰。
未知總會帶來恐懼。當大家在聊產能出海、品牌出海、商業模式出海、供應鏈出海等等各種新鮮名詞的時候,企業家群體難免陷入無處著手的焦慮之中。
圖:國內上市公司海外布局情況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
當上一輪競賽逐漸落下帷幕,出海又讓大家站在新一圈的起跑線上。究竟應該怎么從被動適應到主動轉型,從摸石頭過河到全方位升級換代?我們不妨可以向國內同行取取經,國內類似于有光伏、通信設備、光模塊、智能手機、叉車、輪胎等等行業,都已經在出海上做出了不錯的成績。
以本文分析的光模塊行業為例,在從內卷的國內市場走向海外、從原有國內市場空間延展至全球市場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價值重估。他們給出的最大啟示是出海戰略不止是口號,也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戰略轉型,而是需要落實到客戶拓展、產能布局、產業鏈、管理層甚至股權結構的全方位重構。
出海戰略下的模型重構,無疑是一場蛻變般的新生,極度痛苦但又極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