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在投資者溝通會上公開炮轟自動駕駛是“扯淡”“忽悠”和“虛頭巴腦”半年多后,比亞迪正在加速追趕,試圖穿上這件“皇帝的新衣”。
截至目前,比亞迪自動駕駛業務的軟件團隊已有數千人規模。2023年5月智駕團隊換帥后,團隊成員工作強度驟然提升,正處于從依賴供應商向自研過渡的階段。
雖然銷量一騎絕塵,毛利率也一度超過特斯拉,但在智能駕駛領域,比亞迪仍是不折不扣的后來者和追趕者。要想保持銷量增速和沖擊高端,這是不得不過的一關。
加速追趕近一年,比亞迪尚未展現出彎道超車的跡象和潛力。有自動駕駛研究員直言,還未看到比亞迪的智駕能力有實質性改變。
將當下時代定義為“快魚吃慢魚”的王傳福,還手握多少彎道超車的籌碼?
圖源:比亞迪官網
空前重視
“去年團隊進行調整之后,公司對智駕的重視達到了空前程度。”比亞迪員工張闖(化名)告訴雪豹財經社。
2023年5月,公司原智駕研發負責人王歡離職,電子集成部總監韓冰接任成為公司的智駕領軍人,原王歡團隊的大部分員工被并入了電子集成部。
此次調整后,比亞迪智駕“卷”了起來。
“經常能看到韓工(韓冰)凌晨還在開會,在他的帶動下,整個團隊的工作強度也提高了。職位越靠上,加班越嚴重,周六來公司加班趕進度的人也多了起來。”張闖告訴雪豹財經社,晚上10點之后下班成了他工作的常態,“王博士(王歡)主管時,最晚也就到9點,有時在周五的6點前就能下班。”
另一名員工錢波(化名)則注意到,進入2023年后,智駕員工數量增長的速度變快了。跟2022年相比,他所在團隊的成員人數多了近一倍。
一位從業10年的供應鏈人員向雪豹財經社表示,2023年至少有7位獵頭向他推薦了比亞迪智駕團隊的崗位,“往年一個都沒有”。
據路透社報道,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去年在內部的一場投資者溝通會議上表示,目前公司已經為自動駕駛招聘了四五千人規模的軟件團隊。
人員擴張并沒有降低招聘門檻。錢波所在團隊中,清華北大的應屆生越來越多、碩博學歷的成員越來越多,“現在約90%的新員工都是碩士起步,普通本科的候選人越來越難進了”。
在錢波眼中,去年8月加入比亞迪智駕團隊的前地平線智能駕駛研發總監廖杰,是目前業務發展階段的一個縮影。“起初公司的智駕業務是依賴和供應商合作的,之后一部分功能自研,但應用層的算法需要和供應商合作,現在正處于向自研主導過渡的階段。”錢波告訴雪豹財經社,“廖總(廖杰)主要做的就是自研算法。”
比亞迪對智駕的投入還在加碼。
“11月下旬,公司舉行了一次高層會議,王總(王傳福)也出席了。”張闖回憶,“公司高層在會上重申了對智駕業務的重視和對目前進展的滿意,表示未來會繼續加大投入。”
2024年會是比亞迪的智駕大年,張闖稱,“很多搭載了新智駕功能的車型都計劃在今年上市。”
關鍵一戰
2023年伊始,剛剛晉身自主品牌“一哥”的比亞迪推出了高端品牌“仰望”。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廉玉波曾表示,仰望是比亞迪邁向高端的重要標志。
向高端進攻,有助于比亞迪提升利潤并保持銷量增速。不過,比亞迪去年在高端市場的戰績難言理想。開源證*在一份研報中表示,騰勢新車銷量不達預期,導致高端化進程有待觀望,預計比亞迪在2024年增速有所承壓。
提升智駕水平,成了比亞迪邁向高端市場的關鍵一戰。平安證*在一份研報中表示,在電池成本大幅下降、高端車加速邁入油電平價的背景下,高端車更聚焦于打磨智能化長板和舒適度。
然而,比亞迪的智駕水平在新能源車企中并不突出。
某智駕供應商員工彭晨(化名)認為,比亞迪目前的智駕水平“甚至還沒到L2級別”。在和比亞迪合作的過程中,他發現和對方工作人員的認知“有gap”,“可能是因為公司智能化的水平確實不高,對方甚至沒法提出明確、詳細的需求”。
比亞迪在智駕賽道的落后,與公司對該業務重視時間較晚不無關系。
早在10年前,比亞迪就與北京理工大學對線控自動駕駛實驗汽車進行了聯合研發。但一位比亞迪員工告訴雪豹財經社,公司內部直到2021年左右才真正開始重視智駕研發。是年,比亞迪投資了地平線,并與Momenta聯合成立了迪派智行。作為對比,同為傳統車企的長城汽車在2019年便孵化出了自動駕駛公司毫末智行。
王傳福還嘗試通過引入頭部供應商來提升公司的智駕能力。
比亞迪曾一度與百度關系密切。2015年12月,百度正式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王傳福受聘出任百度自動駕駛顧問。2018年11月,王傳福表示,公司與百度合作研發的L3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將在“不遠的未來”實現量產。
華為也是比亞迪智駕業務的合作伙伴。2019年3月,比亞迪與華為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在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等方面展開交流與合作。
不過,比亞迪與頭部供應商的合作效果并不理想。
一位曾與華為對接的比亞迪智駕團隊員工向雪豹財經社表示,在與華為合作的過程中,“對方很專業,配合度也很高”,但兩者的合作還是成果寥寥。
黑馬難當
雖然在智駕賽道加速追趕了近一年,但比亞迪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并未明顯拉近。自動駕駛研究員林峰(化名)直言,“最近一年,并沒有看到比亞迪智駕能力有什么實質性的改變。”
2023年被視為“城市NOA落地元年”,從華為、蔚小理到長安、長城,各車企紛紛提升在城市NOA賽道的布局速度。據開源證*數據,2023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前裝NOA交付新車20.94萬輛,同比增長108.98%。
但比亞迪缺席了這場盛宴。比亞迪旗下騰勢品牌的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表示,到去年12月底才會在騰勢N7上推送高速NOA,城市NOA則要等到2024年Q1才會在騰勢N7上推送。
比亞迪將追趕的希望寄托于新的技術潮流。韓冰曾表示,基于BEV的大模型算法是比亞迪在高階智駕上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
“韓冰口中的方案確實擁有較高的上限。”彭晨告訴雪豹財經社,“但這方面大家都在做,不只有比亞迪一家。”
林峰則認為,比亞迪在智駕層面落后太多,彎道超車難以完成,“讓智駕能力達到及格線更為現實”。
比亞迪在追趕,但對手也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目前,蔚來、長城魏牌、智己等新能源廠商均已公布了2024年城市NOA的擴張計劃。西部證*預測,2024年搭載NOA的車型將達到169萬輛,同比增長141.43%。
特斯拉也磨刀霍霍。一位特斯拉員工向雪豹財經社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持續推進FSD(完全自動駕駛能力)進入國內市場的相關工作,“與之相關崗位的招聘都比較著急,其他崗位則是掛著隨緣招聘”。
中信證*在一份研報中表示,特斯拉FSD入華趨勢愈發明確,有望整體加速中國汽車公司的智能化進程。
重重挑戰之下,留給比亞迪追趕的時間并不充裕。
比亞迪的智駕仍處于功能完善階段,尚需一到兩年的時間打磨。林峰的判斷是,“這段時間就是比亞迪補強智駕能力的最后窗口期。”
在2023年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王傳福曾表示:“當下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身為追趕者的比亞迪,需要讓自己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