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新一代用戶企業還沒有真正出現。
什么叫做“新一代用戶企業”?你的品牌有沒有成為“新一代用戶企業”的潛質?
11 月 30 日,在生機 · 2023 刀法年度品效峰會上,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兼任教授、亞洲營銷與商業模式學者 & 數字化新商業轉型專家周宏騏,發布了主題為《新一代用戶品牌:創造“執迷”的邏輯與方法》的演講,回顧“用戶企業”所經歷的四個階段,拋出兩大核心觀點:
當前,許多企業注重“以用戶需求和體驗為中心,滿足用戶期望”,仍處于“經典用戶企業”階段
真正的“新一代用戶企業”,是以經營用戶長期價值為中心,將與用戶共創,共迭代放在首位,需要具備 8 個關鍵的商業特征
周宏騏教授認為:
用戶企業不管在哪個階段都具備以同理心和共情力為核心基礎的“用戶思維“,只是不同時代的科技讓同理心和共情力的具體表現方式不同。對新一代用戶企業來說,提出問題、勾引對話,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而“撩撥力”則是品牌的新動能,它來自有意義、共情、真實、共創的對話。
過去 30 年,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曾讓蘋果、lululemon、蔚來、東鵬等品牌找到了創新的經營方式,在品牌銷量、勢能以及用戶關系上實現了突破。
那么,未來 30 年乃至更久,當企業用上 AIGC 技術,與每個用戶進行高頻互動與深度對話,將如何在用戶洞察、新品開發與服務升級上實現創新?企業又如何優化目前的生命周期模型,真正做到以用戶生命周期為中心、并且讓用戶驅動增長?
周宏騏教授
*以下是周教授在峰會現場分享的精華內容,部分經刀法整理:
01
“用戶企業”發展的 4 個階段
朋友們,大家好!我研究新商業、新模式、新營銷,平均每年調研 200 多家企業,探究新時代的企業是什么樣子,它們有著什么樣的商業模式創新(也就是經營方式創新),它們能在競爭中勝出,又靠的是什么樣營銷打法?
如果我們僅僅回溯過去這三十年,去檢視那些處于不同發展時期的行業領導企業,會發現它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都是用戶企業。
用戶企業,顧名思義,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它們能夠以用戶為中心,是因為具備“用戶思維”。然而,用戶思維很抽象,如何把它具象化,說到底,用戶思維的核心基礎就是同理心和共情力。
同理心可以是理性的,共情力可以是感性的,它們共同投射在具體的品牌、服務、產品上。而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它改變生產關系。我們從企業的同理心和共情力的不同表現形式視角,將用戶企業的發展分為四代:
第一代,在 1997 年 PC 時代,美國線上開始出現了亞馬遜電商。以創始人杰夫·貝索斯為代表,開始不斷地講述”以用戶為中心”, 不斷去挖掘并排除用戶的不良體驗,希望最好一鍵(1-click)就能快速的完成購物,而且消費體驗絲滑,從購物到物流都快捷……
第二代,在 2002-2012 年,那時有了 PC+Mobiles,有了《體驗經濟》概念。我特別把 2008 年標出來,因為中國市場在這段時間里開始注重美學、人員、流程、IT 技術的混合應用,于是出現了攜程網、海底撈這些時代的企業。這期間,我們應該對一個說法不陌生:要做好用戶的全旅程管理,讓消費者在每個“觸點“不要掉鏈子。
第三代,在 2012-2021 年。全球自 2012 年進入移動社交,中國的移動社交在 2015 年開始展現動能,出現了《參與感》這類著作,而科特勒說,營銷碎片化時代,要用強內容去勾住強的社群,在不同的場景強聯結落地。因此這時候,我們開始談論圈層細分、談社群管理以及社群共創。
前三代可以統稱為“經典用戶企業”,經典用戶企業是以用戶需求和體驗為中心,將用戶洞察轉化成產品服務,滿足用戶期望。在這種階段,是你作為企業去洞察用戶,有時候,就算是通過了消費者調研。用戶告訴你的,也不一定是最貼近他內心聲音的東西。
到今天講第四代用戶企業,我們發現數智化時代來臨的時候,會出現這幾樣新的要素:
一是通過全網數據,企業在會員體系建設上,能做到標簽更清晰,至少給一個客戶打上五六百個標簽。
二是通過 VOC(客戶之聲軟件),可以在自己的 APP、小程序上面抓取用戶的留言,通過建模歸因,找到問題,給予反饋,通過全網 CEM(客戶體驗管理軟件)爬取數據之后得到更清晰的全網輿情。
三是數字化的 AI(人工智能,人類主動地去創造的一種盡可能接近自己的智能的“智能”)加上人工介入的 HI(人類智能,就是人類所具有的智能)
四是直面消費者DTC,加上更強的 LTV(用戶生命周期)思維,企業不斷的通過技術,實現深挖復購
第四代用戶企業也叫“新一代用戶企業”,最重要的特征是:他們重視以用戶生命周期為中心,把共創放首位,建立用戶信任,重視和用戶的共情對話、共成長,彼此像家人一樣,而非產品為中心的商業模式;經營用戶 LTV 長尾價值,重視長尾的運營復購;用戶深度參與 4P 流程;讓用戶驅動增長。
用幾句話來總結用戶企業發展的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服務體驗,第二是用戶全旅程,第三是圈層用戶共創,最后一個是深度對話共創。
要特別說一點,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是否有了第四代,前三代就不用了?不是的,這四個是疊加效應。
實際上第一代到第四代,從第一代開始的經營線上、到第二代夯實線下、到第三代OMO(Online-Merge-Offline 模式,指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是繼 O2O 之后市場效率更大提升的商業模式),到第四代時的數智化精準全渠道運營,經營的復雜度遠遠比以前高。
02
新一代用戶企業應具備的 8 個特征
我最近在寫一本書,涉及 80 多家中外用戶企業。我發現,在理想情況下,新一代用戶企業具備這 8 個商業特征,才能體現他們的 LTV 思維,分別是:
1、用戶運營:圈層設計+會員分層
2、直面消費者 DTC
3、數智化
4、深度與溫度對話:撩撥力,數據驅動下的內容創作)
5、驅動自組織
6、共創機制
7、運營復購
8、不斷的增值服務
這些不只是商業特征,也是屬于這個時代的操作性工具,能幫助企業做到趨近于“新一代用戶企業”的表達范式。在用戶企業處于前三個階段時,上述大部分特征并不存在。其實直到現在,我們也很難找到一家企業同時具備以上 8 個特征,所以企業之間必須互相學習、跨界學習、跨行學習。
關于這 8 個特征,具體我們結合幾個案例來看:
1.用戶運營:圈層設計+會員分層
大家多少都聽說過 lululemon 建立了品牌社區,社區承載著幾種不同作用的社群,通過不同的圈層去裂變。
lululemon 會找各種教練去當品牌大使,聽說品牌大使一年有額度可以自己使用,購買體驗,而他們自己每天穿著 lululemon 的衣服,就是“活的衣架”。
這就是影響力。當年喬布斯在那么重要的蘋果發布會上穿著牛仔褲和 T-shirt 上臺,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到后來類似的場景,我們不再追求一定要西裝革履?相同地,lululemon 找的 super girl 教育者群體在很多場景都穿著品牌衣服,是不是也影響了一代人的穿搭范式?
這就是“漣漪效應”,從品牌本身的營銷動作,到品牌大使/品牌教育者以及核心顧客的動作,一圈一圈構成整個品牌的社區文化,不斷影響周邊的潛力顧客。
漣漪效應具體操作,可以分兩方面來理解:
在運營鏈路方面——經營用戶:建立運營體系,不斷深化用戶關系
公域獲客、私域承接。品牌獲取了新粉絲,新粉絲不一定下單,也可能下單變成老客,新粉-老客-會員-付費會員/積分體系等等,這些晉升機制全部做出來之后,再讓這些人成為 KOC,讓 KOC 傳播裂變,讓運營飛輪轉動起來。
在盈利邏輯方面——對比新客 GMV1(新客人數*成交轉化率*客單價)和老客 GMV2(老客人數*留存率*客單價)
如果品牌一直保持著大進大出,那我們的吸粉成本非常高,所以現在大家都開始進入到深度去思考 GMV2 的部分,而如何通過數字化找到更清晰的人貨場匹配,是把 GMV2 做好的根本原因,即老客會員和付費會員的邏輯。
2. DTC直面消費者
舉個我在研究的例子來講,前一陣子去東鵬,做能量飲料的,在過去三年里面,它每年銷售增長,利潤增長,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因為數字化,品牌用了五個二維碼的作用。
設想一下,一瓶能量飲料,用戶一打開蓋子,只要他愿意掃二維碼,就能參與“1 元樂享”活動,拿著這個蓋子到附近的夫妻老婆店,用 1 塊錢換購 3.8 元的飲料。
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企業依靠這個簡單的動作沉淀了上億的用戶,而且通過二維碼活動,把這些用戶拉進自己的品牌私域里。更進一步地,夫妻老婆店作為小 B 端通過掃二維碼參與兌獎,收了用戶的 1 塊錢,就沉淀了中國 300 萬家夫妻老婆店。
如果從數字化第四代的用戶企業的邏輯,品牌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每個月給用戶推送福利,同時給夫妻老婆店發布任務,直接觸達 B、C 兩端,讓它們運行起來不斷促進增長。
然而,要強調的是,直面消費者,不代表沒有經銷商和渠道合作伙伴,它代表的是品牌把信息可以直接傳遞給終端,讓全鏈路活絡起來,代表著品牌用技術力量直接可以觸達消費者。
3. 數智化
我相信我們不但在“營”上面用數智化,“銷”上面也做數智化。
營上面的數智化是什么?早就通過數智化選賽道、選品、分發,數智化選 KOC、KOL、選推廣平臺等操作實現了。
銷上面的數智化是什么?比如導購手機上有一個 APP,叫做超級導購助手,可以很有效率地幫助用戶去打標簽。
接下來,我再用一個小例子,和大家看看,現在“營”+AI讓效率比之前提高太多。
有一家國內某知名火鍋品牌希望推出的冬季新品,策劃人員拿來了包括《舌尖上的中國》、李子柒等等這些美食內容視頻,喂給 AIGC;AIGC 分析其中這些美食給用戶帶來的觸動點,列舉新品清單,結合消費者調研找到核心菜單方向。
接著,AIGC再去小紅書上面抓取匹配的圖文視頻,有了新品、場景甚至包括推廣內容等,大概 3 天就做完策劃工作,這就是第四代用戶企業要做的“數智化”能力。
4. 深度與溫度對話:撩撥力,數據驅動下的內容創作
過去,移動互聯網上半場的邏輯是買廣告精準連接(高頻觸達),但是沒有持續對話(高頻互動)。而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正如刀姐doris 演講中提到的 ,品牌需要把更多的精力和預算放在深種草和長尾運營,持續對話,最好要有溫度感的深度連接。
這里有個詞叫做“撩撥力”,我請問各位朋友,怎么去理解?
簡單來說,撩撥力是提出問題的能力,“勾引”用戶對話。
我要真誠地和朋友們說,現場可能80% 的朋友都不具備撩撥力。我過去拜訪了許多廣東企業,大家都非常講究“實在”,而撩撥力則強調,不管你品牌是走動能、勢能路線,都要具備一種情緒感染力,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幫大家做理解:
有意義的對話,看見其他個體的故事,汲取新的人生靈感——意義創新
共情的對話,找到同溫層的人,共同探索新的生活方式——投合創新
真實的對話,有在場感,用平等視角,注入誠意與藥舌——真切創新
共創的對話,讓“我們”在一起,點燃“人人都是創造者”,創造具有可行動性的事情——共創創新
撩撥力不是一次性的 campaign(營銷戰役),而是涓涓細流的“Always on”(長效營銷),源源不斷地輸出情緒價值。
什么是情緒價值?用一句話來概括,“人們不會記住你說過的話,但是會記住你給人的感受”。
給大家看幾個例子,小紅書上很火的文案,什么“路的盡頭是海啊”“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大家想想,我們那個年代是不是寫不出來這種句子?但有時,比如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用這些語句來戳你,你就覺得很受用,對不對?
情緒>內容,表達>視角。在今天,不是視角好就足夠,互動爆文的背后,需要有言之有物的邏輯作為支撐。
后面幾個特征,由于時間關系,我們簡單看一遍。
5. 驅動自組織
關于自組織,我用蔚來汽車來舉例。
這個品牌的用戶留存場所主要在三個社區:一個是蔚來發起的組織;一個是蔚來與用戶共創參與的車主志愿者組織,包括用戶顧問團、用戶領航團、蔚來用戶信托;還有一個是用戶自發的組織,包括興趣社群、區域社群、行業社群等等。
蔚來如何以更高的效率,驅動形成“自組織”?
對品牌來講,它就要思考:用戶的哪些行為及在哪些場景能夠獲得品牌的權益獎勵?社區該設立怎樣的規則?如何提高社區互動積極性?……
我多說一句,這個世界不會無緣無故就有人對你好,品牌需要通過一些積分等機制,去設計和驅動整個生態。
6. 用戶共創機制
今年年初,有一本很知名的書叫做《執迷》,里面講新一代品牌的“底層要素”,包括:品牌怎么幫助用戶解決問題,怎么和用戶進行情感聯系,怎么和用戶實現價值觀認同,建立部落,怎么凝聚社群,又如何讓品牌故事簡單有力、保持一些打破規則的“叛逆精神”、給用戶不斷帶來多元面貌和驚喜感。
關于用戶共創以及凝聚社群,我舉個例子。
前兩天,我拜訪 ffit8 創始人張光明,他說當初創立這個品牌之前,曾經生過一場大病,之后他立志要讓自己與周邊的朋友健康,于是通過各種方式,招募到一批熱愛健康生活的科技人與互聯網人。他就這樣一點一點凝聚了一批正能量價值觀的社群,而這群人,也正是 ffit8 這個品牌最結實的種子用戶。
這就是通過一個共同的觀念,把用戶緊密凝聚起來,相互不斷碰撞共創出新內容的例子。
7. 復購
談到復購,最近這段時間拼多多很火。
我希望朋友們要相信一點,我去過這么多趟拼多多,它核心模式是“低價+社交”,最重要是考核復購(用戶生命周期價值LTV)。
舉個例子,你這個禮拜買一單,之后拼多多就會讓你產生興趣去購買第二單、第三單。對平臺來說,每一單金額不需要做大,而是要做好,用各種“撩”法,讓每個用戶只要陷入進來,就能不停地復購。
對品牌們來說也是一樣的,今天有很多有趣的游戲化工具,我們可以設計不同的互動游戲,不斷讓用戶在這里體驗到消費的開心,從而拉高 LTV。
8. 不斷的增值服務
增值服務是什么?增值服務的本身在于情緒價值的增值。
現在這個時代,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基礎運營服務、福利和效率沒差異,根本在內容(產品/服務/文案)的“情緒價值”。
最后做個總結:
新一代用戶企業,他們善于進行深度對話共創,包括通過真人導購員/虛擬導購員和用戶的深度對話,能夠實現 24 小時不斷撩撥用戶,不斷把用戶的想法找來進行共創,并且通過 VOC 這種用戶自身的軟件轉化為公司的反饋,給每個部門自動分發任務。他們的特點主要表現為:重視以用戶生命周期為中心、而非產品為中心的商業模式;經營用戶 LTV 長尾價值;用戶深度參與 4P 流程;用戶驅動增長。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