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節檔影院迎來了三年疫情后的第一波暖流,67億票房為這個寒冬里的影視行業帶來了一些暖意,這其中,《滿江紅》、《流浪地球2》兩部電影成了最大贏家,二者不僅合占了七成票房,也成了人們茶余飯后討論最多的話題。
尤其是在這個最容易被遺忘的互聯網時代,二者在熱搜榜上霸榜半月有余。
就兩部電影而言,前者時長2.5小時,后者3小時,《滿江紅》位列榜首,《流浪地球2》緊隨其后,但在春節檔電影第一波熱潮退散后,口碑效應逐漸凸顯的當下,《流浪地球2》在2月1日單日票房實現了反超。
沒有人不喜歡“流浪2”,就像沒有人不喜歡“大劉”一樣。
可能是因為筆者更關注科技動向,對于科幻題材更有共鳴,也或是因為被朋友圈一波又一波“流浪2”的“后浪”刷屏引發的一些反思縈繞所致。在上周補刷完兩部電影后,也更堅定地認為,“流浪2”逆襲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回到這段時間大家對于“流浪2”的關注焦點和輿論漩渦來看,機器人倒是成了受“流浪2”影響最為直接的一個產業。
2023年的“流浪2”之于機器人,似是2018年的《頭號玩家》之于VR。
不過,2023年的機器人,不只有“流浪2”……
01
“流浪2”的科技復興
在影視劇中應用先進技術的先例并不少見,不過,鮮有電影像“流浪2”這樣應用了如此大量當下熱門技術,同時還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熱議。
三個小時的劇情中,即便是對科技產品沒有太多了解的觀眾,也能記住在劇中戲份十足的量子計算機MOSS、四足機器狗“笨笨”、外骨骼機器人手臂等眾多新興科技元素,而關于這種種科技產品的最新進展,也紛紛在春節后第一個加長工作周中粉墨登場。
安徽合肥是我國以量子技術著稱的城市,在這座城市中,一條“量子大道”聚集了國儀量子、國盾量子、國科量子、本源量子等眾多量子計算機企業,在這之中,成立于2017年的本源量子是中國第一家實現了量子計算機商用交付的公司,在“流浪2”爆火后,“我國已具備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能力”一度刷屏,其中所指正是本源量子。
本源量子由中科院院士郭光燦擔任首席科技顧問、中科大微電子學院及先研院副院長郭國平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是一支從中科大走出的創業團隊。
2020年,本源量子上線了第一臺國產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源1號”,同年9月上線了超導量子計算云平臺;2021年2月發布首款國產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本源司南”,同年實現了第一臺量子計算機的整機交付,我國由此也成為全球第三個擁有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能力的國家。
據本源量子CEO張輝在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透露,按整機計算的話,本源量子從去年以來一共銷售了兩臺量子計算機。采訪中,張輝也特別提到,現在量子計算機處于剛剛從研發轉向工程化階段,本源量子最主要的責任不只是科學研究,更重要的是工程化。
同樣是在“流浪2”爆火后,央視新聞走訪了本源量子,并指出,本源量子新一代量子計算機“悟空”即將面世。
液冷服務器是另一個最近被熱議的產品,在“流浪2”的劇情中,給液冷服務器的鏡頭雖然不多,但將如此龐大的電子產品浸泡在水中這樣在大眾眼中反常識的現象,即便只是一幕,效果也足夠震撼。
“流浪2”上映當天,中科曙光官方認領了這一產品,并表示,劇中“未來航天中心計算機”源自于中科曙光當時還未對外發布的缸式浸沒液冷計算機,可以實現1.05的極限PUE。
近二十年云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新型服務器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今所有產業都與互聯網不無關系,而所有這些互聯網業務又都離不開云計算的支撐,而云計算背后依賴的正是各式各樣的服務器。
實際上,由于服務器超過90%的能耗最終都轉化成了熱量消散,如何解決好散熱問題一直是服務器廠商和云廠商的一個心病,而通過液冷——將服務器、甚至數據中心放入水中這樣的大膽設想也是很早就被提出,國內阿里、華為、浪潮、曙光都有液冷服務器解決方案,國外微軟更是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水下數據中心的狂想。
這次被“流浪2”間接帶火的液冷服務器在公眾認知上算是正式出圈,現在即便是三歲小孩,也都知道不僅小天才智能手表可以放在水里,就連服務器這樣龐大、復雜的電子設備,同樣也可以放在水中,甚至還會因此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不過,要說這次“流浪2”中最惹眼的,實際上是各式各樣的機器人,科幻題材劇作從來不缺的角色就是機器人,“流浪2”也讓機器人行業再次沸騰。
02
機器人賽道蒙霜
2022年的中國機器人產業依然占盡天時、地利,疫情對產業自動化、數字化的推動作用仍在,中國產業鏈的勢能也依舊強大。
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中的預測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破千億,達到174億美元(約合1174億元)。
不過,當將目光聚焦到服務機器人行業中時,這一年并沒有順風順水。
2022年7月4日,張濤一封致全體員工公開信揭開了普渡科技裁員內幕,據鳳凰網《風暴眼》消息,普渡科技從去年(2021年)年底開始裁員,彼時已經裁撤了三分之二員工。
普渡科技是服務機器人領域獨角獸企業,更是國內餐飲機器人領域與擎朗智能并稱雙雄的當紅小生,在過往幾年里,普渡先后拿到了騰訊、美團、紅杉中國等頭部投資機構超10億元融資。
然而,急速擴張搶占市場卻又短時間難以盈利,再加上資本遇冷,使得不少資本對于一個燒錢如此迅速的產業也開始猶豫。
普渡科技遇到的難題,是這一年服務機器人領域大部分企業都在重新思考的問題。
實際上,到2022年年底,服務機器人這一大熱賽道中不少明星企業都“冷靜”了下來,“健康有序”成了這個一度瘋狂擴張的產業新的聲音。
對于農業無人機領域獨角獸企業極飛科技,2022年同樣是流年不利的一年,這一年的極飛科技掙扎在上市邊緣。
2022年3月25日,上交所披露,由于受疫情影響,極飛科技及其中介機構無法在規定時內完成盡職調查、回復審核問詢等工作,向上交所申請中止審核。
一個月后,極飛科技上市審核終止。
國內農業無人機第一股最終未能在這一年出現,不過,極飛科技在此前后透露了幾個關鍵信息:
1、截至2020年底,極飛科技農業自動化設備運營規模達超過6.6萬臺;
2、極飛科技凈虧損持續擴大,截至2021年上半年未彌補凈虧損2.24億元;
3、官方預計未來兩年左右實現盈虧平衡。
和大多數機器人一樣,農業無人機的商業故事仍處于持續摸索中,這個產業仍需借助資本的力量,這個產業也還有很多未完的事業。
普渡和極飛的搖擺是機器人產業過去一年里艱難前行的縮影,2022年資本的遲疑和遇冷,讓本就需要長期投入的機器人賽道蒙霜,這時的機器人賽道亟需新故事,“流浪2”來得恰逢其時。
03
新故事、老劇場
創新業務的成長離不開資本的庇佑,資本,往往更偏愛新故事,“流浪2”就是機器人的新故事。
從劇情一開始,大型無人機、雙足機器人就闖入了觀眾眼球,女主在面對大反派時憑借外骨骼打出的強硬一拳,以及始終與華仔同框的四足機器狗“笨笨”,似乎都在告訴觀眾,機器人將是未來世界的一部分。
就連回到現實生活中的吳京,面對酒店服務機器人時,仍是不忘大呼“你老大是不是MOSS?”
劇內劇外,充斥著機器人的鋼鐵氣息。
就在“流浪2”讓越來越多普通人關注到機器人,讓產業再度亢奮,甚至間接帶動了國內機器人版塊股市上揚時,兩家AI獨角獸企業的適時發聲再次將這場機器人熱潮拔高。
1月31日,科大訊飛在接受機構調研時透露,科大訊飛今年年內將正式發布軟硬一體機器人產品,并在后續有序推出外骨骼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產品,在此之前,科大訊飛一直是一家以AI能力著稱的軟件公司。
作為一家早在2008年上市深交所的老牌AI企業,科大訊飛的主要營收來源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開放平臺和消費者業務,三項業務累計營收占比一度超過80%。在機器人領域,科大訊飛此前更多扮演AI服務商的角色——為機器人產品提供智能語音系統。
一份來自科大訊飛2022年7月的官方數據顯示,訊飛AI開放平臺已為3.1萬機器人開發者提供了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技術。
不過,由于機器人產品與智能語音系統一直有著不錯的伴生關系,科大訊飛一邊為這些機器人廠商提供服務,一邊也在機器人賽道謀劃著自己的布局。
2022年初,科大訊飛提出了“訊飛超腦2030計劃”,在這份計劃中,科大訊飛完整披露了自己的機器人三步走計劃(軟硬一體機器人的計劃也源于此):
第一步,2022-2023年,打造可養成寵物玩具,仿生運動機器狗;
第二步,2023-2025年,打造具備自適應運動能力的外骨骼機器人;
第三步,2025-2030年,打造能夠自主進化的陪伴機器人。
在此之前,科大訊飛還通過投資方式已經投資了多個機器人賽道細分領域頭部廠商,包括早期投資的酒店服務機器人頭部廠商云跡科技,以及國內人形機器人領域知名廠商優必選。
人形機器人,機器人行業中公認的難題,即便是國外頻頻出圈的人形機器人領域優等生波士頓動力,也在谷歌、軟銀、現代汽車這些分屬不同行業的頂級機構手中幾經易主,直到現在仍困在商業化路上,特斯拉的網紅人形機器人更是尚處于概念階段。
說起來,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也并未真正實現商業化,與科大訊飛略有相似的是,優必選的主要營收來源同樣是教育領域,教育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營收占比一度超過80%。
2022年8月,優必選對外發布了智慧康養全系解決方案,再次盯上了康養機器人。
只不過,人形機器人仍是優必選的一個終極目標,關于優必選機器人業務,還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人形機器人是“樹干”,其他產品/業務是“樹枝”,優必選人形機器人研發過程中的技術實則也被拿來復用到了其它多條產品線中。
而僅以人形機器人的成長來看,仍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04
機器人“狂飆”于2023
如果只靠“流浪2”出圈,機器人領域最多只是多了一波PPT紅利,2023年,真正讓機器人產業重燃激情的,其實是一個被稱作“機器人+”的政策引導性文件。
2023年1月18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了《“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方案中指出,“到2025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這樣的價值拉升,注定了未來兩年里,機器人將成為我國在人口紅利逐漸退去后的一個方針性產業,為此,《方案》中還特別明確了一組數據:
聚焦10大重點應用領域,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推廣200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
“機器人+”由此將中國機器人產業推到了新的政策紅利期,在這樣的政策東風下,2023年必然會有更多科技企業涌入機器人賽道,也會有更多機器人企業開啟上市之旅。
2023年,機器人迎來了開年“狂飆”,而作為一項長期技術,機器人產業還將繼續“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