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集成電路行業迅猛發展,芯片創業熱潮興起,行業人才需求暴增,卻又等不及高校動輒數年的人才培養。因此出現了人力資源緊缺,供不應求的局面。短期內為行業輸送技能性人才的需求日漸緊迫。
同時,在高漲的薪水和職業前景的吸引下,芯片工程師一時間成了香餑餑,芯片行業成為求職者爭相關注的熱門賽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芯片培訓行業驟起,大量學員涌入培訓班,想要拿到一張芯片行業的“入場券”。
曾跌入谷底,如今又在直播間爆火的新東方,曾經也試圖在芯片培訓領域橫插一腳。作為教培行業的上市龍頭企業,新東方在此前近三十年的成長中,從未與芯片產業有任何交集,新東方“試水”芯片產業的舉動也再次印證了芯片培訓行業的火爆程度。
然而,突然火起來的芯片培訓市場背后,圍繞其價值、弊端、認可度、質疑和挑戰的聲音不絕于耳,行業暗流涌動。
基于此,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芯片培訓這個順時代而生的產業,正在呈現著怎樣的行業現狀,未來又將駛向何方。
芯片培訓市場現狀
從市場發展進程來看,芯片行業的職業培訓起步較晚,但在市場需求和企業全力以赴的推動下,已逐漸形成標準化和規模化的培養機制。
目前市面上開展芯片培訓的主要有政府主導的各地方政府集成電路人才培訓基地和商業培訓機構。而芯片培訓也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面向芯片企業為工程師做定點、定向培訓;另一類是面向零基礎“小白”、剛畢業的大學生以及有工作轉崗需求等人群的培訓。
對于培訓的具體形式和內容,摩爾精英教育培訓業務副總裁賴琳暉表示,目前市場上主要包括崗位就業培訓、高校實習實訓、行業公開課和企業培訓等幾種類型。同時根據培訓時長來區分,將培訓周期在3個月及以上的定義為深度培訓。
通常來說,培訓時間越長,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崗位契合度就會越高。然而,通過調研的IC職業培訓機構來看,崗位就業培訓中,培訓周期3個月及以上的深度培訓僅占18%;培訓周期4天-3個月的單位占27%;更多的是培訓周期為3天及3天以內的情況,占到近55%。
數據來源:調研數據庫
通過培訓周期情況能看出,求職者都希望快速就業,不想多花較長時間在崗位就業培訓上。另一方面,深度培訓需要培訓機構花費更大的成本和時間精力,因此很多非盈利性的機構不愿意開設深度培訓課程,多數由商業公司開設。
而高校實習實訓環節,能去合作IC企業實習的主要以芯片制造、封測為主;能邀請到企業或者職業培訓機構入校合作實訓的很少,主要原因是高校課時費等限制;大多數高校都以其他課程實訓替代,以單片機應用、FPGA應用等嵌入式開發占多數,而行業緊缺的數字芯片設計、模擬芯片設計等實訓很少能實現。
數據來源:調研數據庫
實習實訓是高校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非常重要的一環,是畢業生與企業,從知識理論到產業實踐接軌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對口的專業項目實訓尤為重要,需要進一步加強解決。
另一方面,為了消除芯片行業的神秘感和畏懼感,開展行業公開課能提升人們對行業的認知和了解程度。開展面向社會在職人員和高校應屆生的公開課,吸引更多人轉行進入;開展面向高校集成電路專業的公開課,提升對專業的認知度;開展面向中小學和社區的公開課,讓更多的人報考集成電路專業。
賴琳暉表示,全國范圍內,單場次的集成電路行業公開課在持續開展,但是形成持續系列、有影響力的較少,由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發展聯盟主辦、摩爾精英協辦的“全國高校集成電路行業普及公益巡講”從2020年開始一直在持續舉辦,現已經覆蓋上百所高校。
這幾年行業人才缺口問題已經影響到了芯片公司的發展,大量IC企業轉而去招聘非對口專業人員,對于員工的專業培訓需求逐日遞增。
企業職業培訓一方面能強化員工的工作技能、能力水準;另一方面也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為公司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效益。不過,從調研企業的情況來看,2021年度企業培訓實際需求次數高達749次,可實際開展情況總數僅為301次,需求的一半都還沒有滿足,企業職業培訓的情況亟待改善。
據了解,培訓者中,當前企業定向培養還是少數,90%以上都是個人付費前來學習。其中,一部分是高校在校生,他們多從電子、材料、物理、自動化等理工科專業“轉行”而來;另一部分是已工作的,從相鄰行業過來的,看中的都是近年來芯片行業的持續升溫。
“魚龍混雜”的芯片培訓市場
集成電路行業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知識層面廣,人才培養具備一定難度。從高校方面來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還處于摸索階段,怎么設置課程內容?如何與產業接軌?怎樣實現產教融合?都是擺在眼前的棘手問題。
國內高校在培養行業人才方面尚處于探索期,而看似“有條不紊”的芯片培訓市場,背后更是充滿了“玄機”。
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火熱的芯片培訓市場魚龍混雜,很多培訓機構都是打著芯片技術熱的幌子,進行圈錢的游戲,只是看到了芯片行業巨大的利潤,并沒有實質性的教學作用。
“一些培訓班打著芯片培訓的名號,其實更多的是蹭熱點去做嵌入式等培訓開發的,與真實的芯片培訓完全不是一回事。”
“有些培訓班打著‘零基礎、上幾個月網課,就可以成為芯片專業人才,拿30萬年薪’,‘小班教學,理論+實訓,簽保就業協議,拿高薪,不能就業全額退款’等標語吸引學員。”
在各類花里胡哨的招生標語中,“高薪”、“零基礎”、“轉行”、‘保就業’等高頻熱詞閃現,不斷刺激著潛在對象的神經,實則背后到處是防不勝防的套路,結果大概率是學員白花了錢,浪費了時間,最后幾乎沒什么用處。
除了損害學員的利益和時間之外,這種不靠譜的培訓機構同樣也在不斷消耗企業的信任度。
業內有公司明確表示,一旦發現應聘者出自某個培訓班,會立刻取消候選資格。因為之前招過這個培訓班出來的人,吃過大虧。
一家AI芯片公司也表示,公司在招聘時會有些“反感”培訓生,主要是因為面試官發現學員的簡歷一樣,看起來就是套用模板,而深入詢問后,了解的知識又有限,在實操中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行業親歷者認為,在實際的IC設計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復雜問題。如果沒有相關從業經驗,僅靠幾個月培訓就想要勝任這份工作,難度很大。所以說這種培訓班“速成”的人才,大概率不會成為企業招聘時的首選。
行業“負面案例”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給芯片培訓市場蒙上一層陰影,但這也并不能全面否定芯片培訓這件事。事實上,半導體技能、半導體常識和專門課程的培訓非常具有價值。既可以讓在校學生盡快接觸產業,也可以滿足開發者、跨領域技術人員的學習需求。
芯片培訓這種形式沒有問題,問題是需要抵制和提防那些肆意斂財且唬人的芯片培訓,因為它們既損害了學員和企業的利益,同時又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整個芯片培訓行業的作用和價值。
但是對于個人學員來講,在實際選擇時又很難甄別一家培訓機構是否靠譜。有學員告訴筆者,市面上大多數培訓機構無論是在教學大綱、課程設置還是廣告宣傳等方面都基本類似,很難有一個清晰的判斷。甚至很多“跨行”學員參加完培訓后覺得“收獲頗大”,直到真正進入企業才發現有很多各種各樣培訓時沒見過的復雜問題,完全無法勝任。
也有培訓機構表示,C端學員確實很難判斷培訓機構的真實實力,即使不同機構的課程大綱差不多,但實際培訓的內容有很大差距。例如,有些培訓班僅僅只是給學員講講基本的概念,播放一些視頻課程,而有些有實力的機構則會給學員提供模擬的環境去做練習,由淺入深的進行課程迭代和更新,提供產業最新的實操環境和內容。但這些培訓內容上的差異,學員提前很難了解到。所以說在面對“良莠不齊”的培訓市場時,學員很難作出合理的判斷。
這種情況下,選擇一家經過市場檢驗的,成立時間久、招生人數多、市場聲譽較好的機構,相對來講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那么哪些培訓機構在市場上比較受認可?
根據調研和多方渠道統計,2021年度全國進行集成電路人才職業培訓的機構主要有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南京集成電路培訓基地、廈門國家“芯火”雙創基地、無錫國家“芯火”雙創基地、杭州國家“芯火”雙創基地、成都國家“芯火”雙創基地、深圳國家“芯火”雙創基地、中關村芯學院、上海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
商業培訓機構主要有E課網(摩爾精英旗下培訓業務)、移知eeeknow、路科驗證、EETOP、安博教育、四川芯盛、曙海科技、安芯教育等。
以市場口碑和受認可度較高的E課網為例來看,它為什么能做到行業頭部位置,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以流片的標準來培養人才”,是E課網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定下的基調。
對于這句話的理解,E課網表示:“與其他機構相比,我們最大的不同是做課程的維度不同。我們先做芯片,自己先完成流片,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做培訓課程,把當前產業中正在用的東西教給學員去學習和練習。”
芯片流片的難度和成本不言而喻,這大概可以理解為是100位工程師一年的工作量。如此規模和投入下的產物,及其衍生出來的課程培訓,對于其他培訓機構更像是一種“降維打擊”。
而E課網之所以有這么強的能力,是基于摩爾精英集芯片設計、流片、封測等供應鏈服務于一體的產業級的業務能力做支撐。依托于“E課網+摩爾實訓云”的雙平臺模式。E課網作為教學管理平臺,結合資深講師資源提供專業課程的服務;而摩爾實訓云以芯片設計云為支撐,在上面構建完善的IC資源庫、教學實訓庫、課程資源庫等成體系的配套方案,同時開發了完善的教學管理系統和考核認證系統,能夠給學員提供企業級的實訓環境,致力于打通芯片培訓業務的最后“一公里”。
可以看到,在那些不靠譜的培訓班之外,市場上也有培訓機構沒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噱頭,而是憑借自身強大的實力與經驗,實打實的做芯片培訓,解行業人才短缺問題的燃眉之急。
某種角度上,芯片培訓的狂歡,相關培訓機構的“畫餅”,也是一種提醒。提醒求職者面對培訓熱需要多一些冷思考;提醒芯片企業要正視培訓生和自身崗位需求匹配度,同時堅持培養自己的技術人才,才能推動公司和整個產業鏈的有序運行;也提醒想認真做好培訓的機構,面對良莠不齊的市場,要抗住市場雜音,砥礪前行。
火熱背后,芯片培訓任重道遠
職業培訓能夠提高人才專業技能與就業能力,是破解當前就業供給矛盾、調節勞動力結構的一項重要措施。
賴琳暉表示:“從短期來看,良好的職業培訓能幫助提高行業人才的專業素質能力,緩解院校在IC人才培養端的痛點,同時讓企業找到真正適合崗位的優質人才。
長期來看,通過職業培訓持續打造高質量發展“儲備軍”,優化行業的人才結構,有效化解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的階段性矛盾;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健全多元化辦學格局,能使集成電路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培育機制更為完善;職業培訓市場的有序競爭,還能在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促進集成電路行業的健康發展。”
芯片培訓機構的出現,一方面承擔了人才培養的任務,一方面也降低了入行的門檻,加速了人才培養的進程,可在一定范圍內緩解人才荒。但想要借此完全解決人才荒是不太可能的,還需要學校、產業、機構三方密切合作,群策群力。
上文提到了當前芯片培訓行業“良莠不齊”的市場亂象。除此之外,由于我國芯片培訓行業發展時間不長,還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問題。據調研顯示,其中包括師資力量不足、實訓環境和培訓標準難以滿足和統一,以及產教融合中發揮的作用未達到預期等問題。
可見,芯片培訓行業當前還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而作為“局中人”,賴琳暉針對以上問題給出了幾點建議:
師資補貼支持:加大對芯片產業職業培訓師資的政策激勵和引導,吸引更多的優勢人才加入到行業中來,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能人才。
實訓平臺支持:通過政企合作,加強實訓平臺的建設和支持力度,盡快建設起高水平、專業化、開放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人才標準制定及證書支持:建議政府、聯盟聯合頭部芯片企業、培訓機構,共同制定符合產業崗位要求的行業通用人才標準。此外,還需要針對大類的細分崗位明確不同的崗位技能要求,避免一個標準打天下的情況。
專項人才資金支持:建議盡快將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納入人社的培訓補貼體系,盡可能的減輕培訓學員的經濟壓力,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集成電路行業來。對于準備大力發展的地方政府或者園區,可以出臺相應的專項人才資金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優質芯片企業。
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學校:建設以企業為主導的集成電路產業學校,非常符合國家重點培養集成電路產業技術人才的目標。集成電路產業學校與學歷教育相結合,可以做成高職類院校,也可以是應用型本科,以培養應用型高質量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參照集成電路行業崗位及職業技術標準,開設對應的專業群,培養集成電路崗位完全對口的技能人才。該集成電路產業學校不僅僅只是人才輸出,還可以建設成為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輻射周邊院校。
寫在最后
芯片培訓行業的火爆,從側面印證了芯片人才的巨大缺口。
從多種意義上來看,今天的芯片培訓行業像是國內芯片行業的縮影,虛火、野心,交織著不確定的未來。
而諸多挑戰背后,也能看到打造一套完善的培訓機制仍任重道遠。當前,加快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勢在必行,從高校、產業一線到行業機構,對人才的培養將是產業各界的共同責任,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仍將是長期的人才培養模式。
越來越熱的芯片培訓市場,應該摒棄急功近利的心態,沉穩務實的為我國芯片產業的崛起貢獻一份力量。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