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的預制菜業務連三個月都沒活過。
2022年9月6日,趣店披露了2022年Q2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財報顯示,2022年Q2,趣店總收入為1.05億元,同比下跌74.4%;歸屬股東的凈虧損為5280萬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2.8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兩個月前“全面轉型”,“投入上不封頂”的預制菜項目,趣店表示,“計劃削減預制菜項目上的投入,將進行裁員、同供應商終止合作、清庫存等一系列措施。”
作為以校園貸起家的互聯網公司,趣店尋求轉型無可厚非,但在講究精細化運營與重資產供應鏈的預制菜領域,趣店依然希望靠資本的力量講輕資產的“貸款”故事,顯然難以撬動市場。
全面轉型后,只剩一地雞毛
若論2022年夏天,電商直播行業的“頂流”,除了東方甄選的董宇輝,想必就是趣店CEO羅敏了。
2022年7月17日,羅敏邀請賈乃亮為趣店的預制菜產品直播帶貨。為了吸引流量,趣店在此次直播活動投入重金,不光提供幾百萬份售價1分錢的預制菜,并且還送出了1500臺iPhone。
“撒幣”營銷確實讓趣店收獲頗豐。據了解,7月17日,抖音“趣店羅老板”賬號漲粉458萬,“趣店羅老板”直播間總觀看人次達9098.6萬,累計點贊量超6億,直播單場累計銷售額達2.5億元,位居717直播銷售額首位。
與之相應的,趣店的股價也節節攀升。2022年7月18日,趣店報收1.67美元/股,增長40.34%,單日市值增長1.22億美元。
博得了關注后,趣店開始講更為宏大的資本故事。7月18日,趣店召開“趣店預制菜”品牌戰略發布會。羅敏不光介紹了趣店預制菜未來三年的品牌創業伙伴戰略規劃,并且還表示“未來三年要支持十萬用戶創業開設線下門店。”
但是正如開頭所言,趣店的預制菜項目不要說三年,連三個月都沒能堅持下來。
財報顯示,2022年Q2,趣店總運營成本為1.36億元,增長53%,其中銷售與營銷費用為5320萬元,同比增長83%。這或許是趣店虧損的主因。考慮到“717吃貨狂歡節”的營銷數據將計入下一個季度,趣店2022年Q3的財報可能會更加難看。
或許是因為持續虧損,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官方發布消息前,趣店預制菜項目就有被邊緣化處理的征兆。
在抖音平臺上,“趣店預制菜”和“趣店生鮮旗艦店”兩個帳號自8月28日起再未直播。招聘信息也顯示,趣店此前曾廣招預制菜供應鏈、直播、研發等方面的員工,目前僅保留有法務、財務等職務。
預制菜的理想與現實
盡管趣店已戰略放棄預制菜業務,但這并不意味著后者作為餐飲行業的一大風口已經退潮。
德勤中國發布的《2022年預制菜市場展望》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約為5500億元,未來五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預計為13%,2026年,相關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資本也越發看好預制菜行業。36氪研究院援引天眼查數據表示,2020年-2021年,中國預制菜賽道共發生23起融資,“2020年起預制菜賽道熱度再起”。
與趣店相同步,眾多主業觸頂的企業不約而同地講起了預制菜的“故事”。比如神州租車、瑞幸咖啡的操盤手陸正耀就于2022年初,宣布啟動預制菜項目“舌尖英雄”。此外,北京老字號全聚德也于2021年10月推出了自家的預制菜產品。
針對預制菜的市場前景,全聚德集團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周延龍表示:“‘預制菜+堂食’將共同構成今后的餐飲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品牌企業在預制菜與堂食的權衡選擇之后,整個餐飲市場會有更加繁榮的局面。”
不過與資本日益看好預制菜形成截然反差的是,大部分預制菜企業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比如,曾豪言五個月時間要打造3000家門店的“舌尖英雄”,截止2022年7月,僅開設了300多家門店,其中還有不少門店已經關門。
無獨有偶,2022年初,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創始人賈國龍曾表示“賈國龍功夫菜”(預制菜項目)是西貝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但2022年8月,《商學院》記者調查后發現,北京賈國龍功夫菜的八家線下門店,有六家已處于停業狀態。
與之相應的,二級市場也開始逃離預制菜。2021年4月,被譽為“預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登陸資本市場后,股價一度觸及137.88元/股的高點,但是隨后其股價就“跌跌不休”,截止2022年9月7日收盤,僅報收55.7元/股,較一年前的高點下跌了59.60%。
預制菜的叫好不叫座,很可能是因為消費者對預制菜接受度不高所致。國海**研報數據顯示,2022年,預制菜B端市場占比達80%,C端僅占20%。盡管疫情促使部分消費者選購預制菜,但預制菜的主要銷售渠道還是B端。
趣店難以洗刷“原罪”
誠然,趣店的預制菜項目折戟沉沙,與預制菜市場不成熟、供應鏈較為復雜有一定聯系,但是不能忽視的是,趣店與生俱來的“原罪”,也是其拓寬C端市場受阻的重要原因。
2022年8月18日晚,羅敏現身東方甄選直播間,連刷十個“嘉年華”禮物,結果被直播間拉黑。事后,董宇輝回應稱:“東方甄選是公司的號,跟我個人無關。導演小哥因為大學剛畢業,有時候有些私人恩怨,他要拉黑,我聽完之后覺得挺合理的。”
這其實隱晦地道出了趣店的“原罪”。2014年,趣店的前身趣分期成立,主營業務為校園貸。彼時,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尚不明確,以趣店為主的校園貸平臺開始飛速成長。
財報顯示,2017年-2019年,趣店營收分別為47.75億元、76.92億元以及88.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64億元、24.91億元以及32.64億元。
趣店亮眼的營收,是建立在透支大學生未來的“高利貸”之上的。招股書顯示,趣店交易的年化收益率約為59.5%,遠超36%的政策紅線。為提升回款率,趣店曾祭出暴力催收、違法催收等手段。正因此,“校園貸”一詞,幾乎成為一代大學生的夢魘。
不過好在,2017年,教育部聯合銀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全面叫停“校園貸”。也正是在此時,趣店的財務數據持續惡化,被迫接連不斷地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趣店轉型也并不是潛心深耕某一領域,而是希望繼續走“放貸”的老路。以預制菜為例,趣店并不走加盟制,而是“幫助”10萬用戶開線下店。針對資金有困難的用戶,趣店會為其提供一年的免息貸款。
考慮到預制菜線下門店的投入動輒數十萬計,很難一年時間回本,趣店或許希望通過線下店綁死一批用戶,使之成為自己現金貸業務的“忠實用戶”。
不過趣店顯然低估了預制菜的投入。2022年Q2,趣店經營、融資方面的現金流為-3.7億元以及-2.3億元,截止2022年中,其擁有現金及等價物31億元。按今年的投入力度來看,趣店或許很難活到預制菜“回血”的那一天。
更為焦慮的是,在主營業務節節敗退的背景下,如果找不到“新故事”,趣店的前路將會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