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花事件引起輿論場喧囂一片,不少消費者在怒其不尊重女性之余,還有流露對國貨品牌復興艱難的嘆息。
近兩年,隨著國貨意識的覺醒,蜂花、鴻星爾克、白象等老牌國貨打了翻身仗,重新成為市場焦點。其中,作為擁有39年歷史的老國貨品牌,蜂花在和年輕人的互動中屢次出圈。
2021年,因疑似倒閉登上熱搜,后因36年無一行政處罰、10年僅漲價2元等詞條,掀起了“野性消費”的浪潮;2023年花西子事件中蜂花及時上架79元洗護套裝,引發網友玩梗“1支花西子=5斤蜂花”,還通過“撿箱子”玩梗整活,刷足存在感,嘗到一大波流量紅利。
流量是水,即可載舟,亦可覆舟。
蜂花這一次“真假閨蜜漫畫”翻車,傳遞了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消費者的偏愛固然能成為品牌的避風港,但卻不是免死金牌。此番蜂花營銷引發的爭議,也為國貨品牌敲響了一記警鐘:如何在情懷之外,真正的留住消費者。
掉入“期望陷阱”
蜂花誕生于1985年,是國內第一家提倡“洗護分離”的品牌。在那個大部分人還用肥皂或是簡單洗發水來洗頭、缺乏頭皮護理理念的時代,蜂花護發素曾風靡一時,成為很多80、90后的共同記憶。
與眾多老國貨品牌一樣,從90年代中期開始,蜂花在激烈競爭中逐漸掉隊。隨著寶潔、聯合利華等外資巨頭進駐中國市場,其推出的海飛絲、飄柔、力士等洗發水品牌,倡導的“洗護二合一”的概念,對蜂花帶了極大的沖擊,種種壓力下,蜂花選擇避開與外資品牌正面對抗,將主要精力放在下沉市場。
從蜂花董事長顧錦文的采訪中得知,1996年、1997年,蜂花曾一度到達虧損臨界點,最困難的時候裁員接近一半。
每一次傳播媒介的更迭,都是品牌發展的重要契機。近年來,蜂花借助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獲得了巨大的流量和關注度,其受關注的背后是三個關鍵詞:國貨情懷、平價策略和年輕化營銷。
《2024抖音電商國貨消費趨勢數據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90后”等中青年人群成國貨購買主力軍,“00后”和“60后”成交訂單量年同比增幅大,活力28、蜂花等經典品牌關注度飆升。
蜂花受到關注的一大因素是“物優價廉”。其實在創立之初,蜂花采取的就是平價策略,最初一瓶蜂花護發素售價只有3元,與之相對的,1988年,一瓶300ml海飛絲洗發水的售價為19元;而在動輒幾十塊護發產品的今天,蜂花450ml營養護發素在天貓超市單價仍僅為10.9元。
在理性消費思潮之下,蜂花滿足了消費者對產品的性價比、品質和安全性的需求。沒有數倍漲幅的價格波動,沒有花哨華麗的包裝設計,沒有鋪天蓋地的營銷噱頭,蜂花憑著踏實做產品的誠實之心,讓大家看到老牌國貨品牌的魅力。
除了物優價廉外,“玩?!币彩欠浠ㄊ艿綒g迎的原因之一。2023年蜂花“到處撿箱子發貨”登上熱搜,回應中“句句不談窮,句句都是窮”的表達讓人“破防”,既加深了網友對蜂花的好感,也提升了對國貨復興的情感濃度。
在“大熊貓丫丫回國”事件中,蜂花率先下場表示愿意領養大熊貓丫丫,也展出示了一個國貨品牌的擔當與價值觀。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菲利浦·科特勒《營銷管理》一書中曾提出預期管理這一概念,具體而言,每一個消費者對產品會有固定的期待值,如果期待值過高,容易產生產品不符預期的情況,導致品牌倒戈;倘若期待值過低,會導致消費者撤退。而如何平衡好這一個中間點,是營銷管理期待值的意義。
回顧蜂花的復興之路,蜂花似乎并沒有做好“期望管理”。長久以來,蜂花將消費者對自己的預期固化為“平價”和“玩梗”,致使蜂花一面困于質優價廉的低端生態,只能依靠微薄的利潤走量賺錢,另一面為了靠近年輕人,過度依賴“梗文化”。此次翻車事件便是蜂花產品與營銷脫節,最終“期待失控”的有力證明。
做國貨不能只是國貨
從數據和輿論來看,消費者這次冷靜了許多,未造成蜂花抖音直播間粉絲大幅下滑。11月8日時,蜂花在抖音官方旗艦店粉絲數為527.1萬,11月12日晚其粉絲數為526.8萬。
但往長遠了看,倘若蜂花沒有核心競爭力,哪怕逃過了一次輿情,也終歸會被市場淡忘。目前來看,蜂花還有很多困局需要破。
困于“哭窮模式”
縱觀近兩年崛起的國貨品牌,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哭窮”或“示弱”的營銷行為。
如“鴻星爾克年虧損超2億卻捐出5000萬”、“白象1/3員工是殘疾人”、“疑似倒閉的蜂花愿意領養國寶雅雅”等等,這些引發消費者同理心和共情力的營銷方式,都有著“哭窮式營銷”的影子。
哭窮策略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能通過博取同情為品牌帶來流量和銷量;另一方面,它也會導致消費者忽略了其產品的差異化價值,僅靠情感在買單,難以長久。以蜂花為例,長期以來的平價策略,被大家視為廉價品牌,不利于品牌形象升級,甚至對聲譽產生負面影響。
缺乏“心智產品”
心智產品是具有傳播力的爆款產品。唯有不斷創新并適應市場變化,才能確保心智產品始終走在時代的前沿。
以洗護領域領軍者寶潔為例,為了占領消費者心智,寶潔從場景、需求等功能視角研發新品,如海飛絲的去屑、飄柔的柔順,沙宣的養護等等,讓消費者覺得因為某種需求而要買這些產品,而非“性價比”或看起來不錯,且每一個都能在消費者心理占據一席之地。
反觀蜂花,近兩年在產品研發方面,也曾推出高端產品線蜂花九樽系列、FLAUHRA系列,產品涵蓋了防脫固發、生姜健發、去油控屑等多款功能。
但目前來看,在蜂花天貓旗艦店中銷量最高的產品還是價格為19.9元1L+450ml(贈送)的護發素套裝,銷量超過100萬;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均未見對九樽植萃系列等產品的測評或是反饋,市場反響度不足。想要在競爭激烈的洗護領域撕開一道口子,蜂花首先要做的是讓產品跟上當代需求和審美。
“電商思維”短板
近兩年,蜂花銷售額增長,主要得益于線上渠道和流量引爆。從2021年開始,蜂花首次開通了在抖音平臺的直播帶貨,當年就實現了超過1億元的GMV。
不過蜂花似乎患上了“直播依賴癥”,忽略了作品視頻、廣告創意視頻等方式對產品展示加成作用。以蜂花抖音官方旗艦店為例,其內容多以實拍為主,分為四大合集,第一類是“花花的升職之路”內部員工工作展示;第二類“花花的評論區”,針對網友們評論進行回復;第三類“偷拍技術部大哥”系列產品介紹,素材較少;第四個合集為沉浸式洗頭。
總體來看,這些內容缺乏創意性和專業度,沒有做到差異化,更難產生擊中消費者需求的效果,這種短板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更加明顯。
蜂花的破與立
對于蜂花而言,情懷營銷并非長久之計。在“野性消費”的紅利殆盡后、在被“流量反噬”淹沒之前,蜂花該如何維持品牌活力才是長期議題。
其實近兩年,國貨逆襲的品牌不在少數,好利來、百雀羚、七匹狼等等品牌能夠逆襲的根本原因,是找到了和品牌差異化競爭的路徑,建立了競爭優勢,它們的發展模式或許能為蜂花提供一些思路。
明確“差異化定位”
近幾年,競爭幾乎白熱化的烘焙市場出現了一匹黑馬——好利來,它在年輕化轉型之路上取得的成功,不僅改變了老國貨的形象,也為其他品牌提供了與年輕群體溝通的營銷范本。
在策略上,他們將目光鎖定在熱衷于為顏值買單的年輕人身上,在滿足味蕾的同時滿足了大家的審美趣味和社交分享欲。在產品研發上,好利來不斷推陳出新,從爆款“半熟芝士”到聯名“哈利波特”蛋糕再到節日限定新品蛋糕,一步步強化消費認知與購買決策,成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穩固了其行業領先的地位。
而蜂花差異化定位是“專業”還是“全面”,還需進一步深化,性價比高可以是競爭優勢,但卻不是核心優勢。
樹立“專業化認知”
“研究表明,超過92%的中國人都存在頭皮問題”“不科學的護理方式和洗頭方式,會產生頭屑頭油頭干頭癢等一系列頭皮健康問題”“頭屑和頭皮的關系是什么?”
這些問題是經常出現在海飛絲廣告中的設問,也反映了海飛絲的傳播邏輯。去屑是海飛絲主打的功能賣點,為了在傳播渠道和內容上迎合了年輕群體頭皮護理理念的轉變,海飛絲選擇通過實驗性+科學性廣告,邀請實力派劉德華代言,樹立“頭皮護理專家”的權威形象。
而反觀蜂花的廣告傳播,在蜂花推出“蜂花FLAUHRA”新品時發布了《蜂系女子》品牌宣傳片,通過服裝設計和妝造搭配,刻畫出多個不同類型的“蜂系女子”。在立意上,我們能夠理解這是蜂花邁出年輕化創新的第一步,但在反饋上不少消費者表示“片子過于抽象”;與此同時,蜂花似乎缺少對系列產品研發、科學成分解讀的廣告宣傳,似乎脫離了產品與品牌的鏈接。
重視“小紅書突圍”
對于國貨品牌而言,想要實現年輕化,難點不僅在于了解年輕人的需求,輸出創新性的產品、更在于與他們建立聯系。近年來,小紅書成為廣大用戶在消費決策前的重要一環,例如,不少小紅書用戶,雙十一期間在李佳琦直播間下單前,會先在小紅書上對比京東、李佳琦和其他平臺的相關內容。
小紅書是用戶主動分享和搜索的互動平臺,其內容多是出于真實體驗而寫下的筆記,換句話說,小紅書離消費者更近,轉化效果也更理想。完美日記、元氣森林、王飽飽、Ubras等品牌的崛起過程中,小紅書都發揮了重要的角色,而目前蜂花對于小紅書等社交媒體的利用尚屬空白。
總的來說,年輕消費者買蜂花,不僅僅是“國貨”這個標簽,更是標簽背后過硬的品質,服務和售后,還有那顆善待消費者的至誠之心。未來蜂花還需在產品上花心思、在靠近年輕人上下功夫,一味打“情懷牌”“性價比牌”,恐怕不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