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實體零售以動線設計科學、商品陳列美學作為吸引消費者下單的經營策略,而即時零售的業態魅力在于,即時需求的增量空間遠遠大于引導式需求。這也意味著,用戶的即刻需求在未加“引導”的基礎上勢必要有一個能夠高效滿足的品牌商、渠道商或者集大成的平臺。
進一步講,當“搜索”成為即時零售最大的入口,即時零售的特色供給、且能夠解決供需錯配問題的“倉”便成為實體零售實現差異化的增量場。
無論是基于生鮮電商探索并逐步擺脫“真偽命題”之爭的前置倉,還是以美團閃購作為頭部平臺正在不斷加碼的閃電倉,本質上,“倉”的價值體現在重塑零售“人貨場”邏輯層面,即從以往注重“貨架+進店體驗”的維度進化為“貨架+揀貨效率”。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美團閃購會將“閃電倉”視作滿足用戶高確定性生活方式的重要供給載體,并提出“預計到2027年達到10萬家數量規模、2000億GMV”的閃電倉發展目標。
當然,更重要、也更值得零售人思考的是:如何才能真正構建出一個可持續、可盈利的即時零售模式,創新實現零售業態的“物種進化”?
閃電倉成即時零售的新增長極
在清晰定義閃電倉、探討其行業價值前,我們首先要厘清前置倉與閃電倉在業務落地層面的具體差異。
不難發現,前置倉更考驗零售企業的品牌魅力及配送履約的基礎實力,現階段,山姆(云倉)、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已然成為前置倉模式的受益者,但對于想揚長避短,將有限精力投入到品牌力建設以及高效經營的企業來說,與本就具備強大的供給、履約、運營管理能力的美團合作,并以閃電倉形式分得即時零售一杯羹,是當下較好的選擇。
圖源:《即時零售前置倉創新發展報告》
屬性上,滴滴出行與高德打車的差異,可以類比為前置倉與閃電倉的不同,即前者為獨立品牌下自建的獨立平臺,后者則為多商家聚合而成的供給生態。
“零售商業財經”在《前置倉為何死灰復燃?》一文中曾提出:以提升商品力為前提的“復購”是前置倉模型跑通的“內燃機”,這也是如今前置倉能夠“死灰復燃”的核心原因。
當這種商品力能夠實現全時段、全品類、全業態、全區域供給時,閃電倉的先進性便體現出來。事實上,從山姆、盒馬、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等代表性玩家各自建立的參差不齊的標準中,逐步向由各類零售企業協同發展且更具普適性的閃電倉標準進化,正是大勢所趨。
由此推論,作為最能代表當前供給進化趨勢的倉業態,閃電倉將在未來成為整個“倉”業態的新標準。
這也是為什么今年以來,越來越多零售商選擇以閃電倉模式加碼即時零售的原因。
比如名創優品,近期宣布將于年內在美團上線超過800家閃電倉形態的“24H超級店”。剖析名創優品加速“開倉”背后的深意,其實就是不參照簡單的市場經驗或數據分析,而是對“逆周期”零售格局有著顛覆性的理解與判斷。
不光名創優品,屈臣氏在美團上開設的閃電倉也已覆蓋超過10個一二線城市,倉單產提升1.4倍。門店數量超2.8萬家的易捷便利店同樣開啟了線上外賣店“易捷速購”的布局,本質也是閃電倉形態。蘇寧易購、絲芙蘭、無印良品、海瀾之家、迪卡儂、熱風等紛紛入駐美團閃購,釋放一線品牌“以店為倉”大幅提升即時零售比重的信號。
圖源:即時零售銷售額高速增長
還有一類玩家(盒馬、大潤發M會員商店、主打“倉店一體”的京東七鮮)雖然選擇了更重的模式——自建前置倉,但在未來,也不排除它們借助閃電倉做生意的可能性,就像如今淘寶微信支付“拆墻”、京東物流全面接入淘寶天貓平臺一樣,伴隨著閃電倉成為即時零售的新增長極,競爭最終仍會走向競合。
如何高質量“開倉”?
面對即時零售的繁榮市場,零售商不再糾結入場與否,而是迫切地希望高質量“開倉”,這背后的原因有三:
其一,即時消費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傳統商超以原有主要服務于線下的經營模式來承接即時零售業務,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在沒有強勢資金及供應實力的前提下,盲目加碼履約成本過高的前置倉可能會加速企業失血。
其二,閃電倉帶來的市場增量不容小覷,譬如當前超3萬個美團閃電倉已拓展至全品類(數碼家電、母嬰玩具、日百服飾、美妝個護、寵物用品、水果、食材、酒飲、鮮花、醫療器械、成人用品等)、多業態(便利店、商超、折扣店、專賣店等)和全時段。
全品類即時消費 圖源:艾瑞咨詢
這意味著,對于零售商、品牌商來說,覆蓋更多品類、更多業態的閃電倉為其提供了新的銷售渠道和增長點。而全品類覆蓋、全區域服務、即時配送、24小時運營等,亦是閃電倉面向消費者的價值所在。
其三,供給生態的進化,即時零售生態體系愈發成熟,該模式基于成熟的配套設施,可以幫助商家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且可復制性更低,生命線更長。
名創優品加碼閃電倉是其中的代表性案例。在葉國富看來,即時零售有望成為名創優品國內市場的第二增長曲線。
一方面,名創商品的價格帶與即時零售主流用戶需求高度匹配,其優勢品類一次性差旅用品吻合應急心智。另一方面,自2018年入駐美團以來,名創優品的新客量每年均增長超過70%,這使名創優品做出開倉加碼的決策。
“24H超級店與普通名創優品門店商品結構計劃相差70%以上。”名創優品即時零售業務負責人陳鎮杰表示:現在常規店主打“大IP加小剛需”,超級店則是“大剛需加小IP”的組合。閃電倉還是以生活百貨和禮贈的產品需求比較多,如一次性襪子、內褲、床罩等系列,就是名創優品基于美團數據以及消費者說走就走的出行場景來開發設計的大單品。
現階段,能夠借助即時零售平臺拓寬業務邊界、挖掘市場增量的零售商遠不止名創優品,一類行業觀點是,所有開通外賣的城鎮都有用閃電倉做即時零售的機遇。
“先有生意,再談品牌。對于中小商家而言,穩中有增才是第一要義。”武漢禮茂文創店店長告訴“零售商業財經”:“每逢雨雪等特殊天氣時,門店來客量就會大幅減少,但整體銷售額未降,關鍵就在于門店上線即時零售后,能夠依托平臺的數據分析能力,構建區別于實體店的不同商品組合,進而延展銷售時空、優化庫存管理,這就是以倉的形式實現一店雙開所帶來的生意增量,看似是店+倉的組合,實際上獲取的是乘數效應。”
對比同樣面積的店和倉,閃電倉業態無疑在房租成本、陳列SKU數、營業時長、坪效、月銷售額、利潤率等層面更具優勢,而選擇直接開設閃電倉(獨立倉)的商家也早已吃上了市場紅利。
“月凈利潤最低的有3萬,較高的達8萬。”一位閃電倉服務商表示,今年合計開倉50家,比較賺錢。
要達到“10萬個閃電倉,2000億規模”,自然不會完全一帆風順。據悉,針對商家,美團發布了閃電倉“繁星計劃”,在開倉過程中提供包含“精準選址,運營指導,爬坡資源,牽牛花系統,專屬配送解決方案”等支持。
即時零售持續進化
從需求側看,即時零售平臺上的活躍用戶數量在不斷增加。據商務部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測算,2023年即時零售活躍用戶數量約為5.8億人,同比增長34.88%,占網民規模的53.11%。美團方面的數據則顯示,今年1月至8月,行業規模同比增長26.2%;美團閃購夜間訂單占比持續提升,達到26%;在縣域等下沉市場,美團即時零售訂單量同比增長54%。
即時零售需求側的增長,是高確定性生活方式的養成和供給生態繁榮的直接結果。
從供給側看,在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看來,即時零售迄今發展出多類供給物種,有像羅森一樣“倉即是店”的業態,有像永輝、大潤發一樣“店包含倉”的業態,也有像小象超市、叮咚買菜、美團閃電倉一樣的獨立倉業態。
而閃電倉的出現和繁榮,是高確定性生活方式養成所帶來訂單密度的提高,也是零售業態進化的重要標志。
因為倉的業態也是實體,它有最基本的存貨、銷售額要求。比如便利店業態,如果一天低于5000的銷售額可能就很難存活。所以倉的密度越高,商品力越強,生意就會越好。
以十足便利店為例,今年以來,十足便利加速門店上翻,在保障門店服務履約的同時深度挖掘區域線上消費趨勢,打造線上PB特色商品心智,實現線上線下精細化運營。目前,十足便利店線上銷售額年增幅超90%,約有300個PB商品,且該類商品線上銷售年增幅達118%。
圖:24小時便利店
商家選擇借力平臺拓店開倉,無外乎看好美團即時零售業務的“三高”特性——高度滲透、高效履約、高質生態。而行業人士認為,身處經濟發展“中速區間”的零售企業,實現突圍的核心策略有:總成本突出、差異化、聚焦。
進一步講,零售企業想要長效發展不能一味地追求業績銷量,還要注重提升利潤空間。只有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經營模式(從“貨架+進店體驗”轉型到“貨架+揀貨效率”),才能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只有快速占據更優的倉網點位,觸達更密集人群聚集地,才能拿到更多訂單量和復購率的“主動權”。
閃電倉無疑是本地零售商解決供需錯配難題不錯的即時零售方案。閃電倉也恰如其名,讓“多快好省”首先在“快”的層面變得更快,進而向更多、更好、更省維度迭代。形象點說,閃電倉——這只代表即時零售進化的“達爾文雀”,也正在見證零售業的創新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