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各種花式探店視頻席卷各大社交平臺,今年“線下打假”又成為了新的流量密碼。
從曝光路邊榴蓮攤鬼秤的“B太”,到近期在三亞海鮮市場硬剛無良商販的“鐵頭懲惡揚善”,今年以來,此類拍攝街頭打假和曝光黑幕的短視頻博主成為了流量新寵,輸出的短視頻內容動輒收獲百萬點贊,賬號粉絲量也隨之一路飆升。
對于這些博主的視頻內容,評論區往往也是爭論聲不斷,有人為博主的“仗義出手”叫好,也有人在質疑創作者拍攝此類視頻的動機和初衷,當然也不乏有吃瓜群眾的風涼話。
而也正是由于各種各樣的聲音出現,使得此類充滿了沖突和戲劇性的內容能夠不斷成為爆款,但是在洶涌而至的流量背后,打假博主們也無法回避變現問題,當一向以“正義形象”示人的博主開始轉向商業化,昔日的粉絲們還能繼續為其買賬嗎。
博主打假走紅網絡
去年年底,短視頻博主B太在網絡上發布了一則揭露榴蓮攤販用鬼秤坑人的視頻,視頻一經發布后,便迅速成為大爆款,連續多日登上短視頻平臺熱搜。
在視頻中,B太在一家流動攤販處購買了10斤1兩的榴蓮,但是拿回家一稱卻只有6斤7兩,隨后B太便暗訪找到攤主,又購買了兩次榴蓮后仍然發現不夠秤。
這則視頻使得B太迅速出圈,也讓這位曾經拍攝美食測評的博主發現了新的流量密碼。此后,B太連續創作了多條以揭露商家缺斤少兩的探訪視頻,包括活魚宰殺扣秤、買大閘蟹用袋子和繩子壓重量、火鍋店食材虛標份量等,均獲得了不錯的反響。
此外,B太還以游客的身份,“掃黑”式打卡各大網紅旅游城市,包括探訪當地的出租車是否繞路、路邊攤販是否缺斤少兩等情況,這些視頻內容也無一例外的成為了短視頻熱門,其中淄博系列、許昌系列等視頻更是收獲了數百萬點贊。
B太的“打假掃黑”視頻能夠獲得如此巨大的流量,其實是引發了很多觀眾們的共鳴,尤其在現實生活中,普通人遇到各種“宰客”的事情并不鮮見,但大多數可能都選擇了忍氣吞聲,而B太的視頻中與這些不良商戶的直接交鋒,則讓不少人直呼過癮,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此外,真實和沖突永遠是內容創作的必勝法寶,這一點在很多“打假”類短視頻中也體現的較為明顯,創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帶入,同時加入了大量與商家爭吵理論的內容,甚至將這些內容置于開頭來吸引觀眾,往往都能收獲不錯的傳播效果。
事實上,在B太的視頻走紅之后,也吸引了不少博主效仿其創作模式,甚至以前各種付費探店的博主也轉型來做“打假式探店”。比如“狂飆兄弟”、“鐵頭懲惡揚善”等賬號,均是今年剛開始拍攝此類內容,但已經有多條視頻成為了爆款內容。
“前輩“已經翻車
在短視頻平臺上,打假類短視頻其實并不算是一個創新的方向,從最早各種評測網購商品的賬號,到去年一些揭露行業內幕的博主走紅。其實本質上都是滿足了觀眾們獵奇和圍觀的心理,并通過各種強烈的反差沖突來提升視頻內容的可看性。
但此類視頻由于高度依賴人設,博主往往以極度正面的形象示人,甚至于將自身呈現出的視頻角色拔高至“完美型打假斗士”,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賬號后期的內容延續性和商業化變現。
比如去年因為“科技與狠活”而出圈的“絕命毒師”辛吉飛,視頻內容多以揭露食品添加劑內幕為主,同樣在短時間內吸粉數百萬,而在走紅之后,辛吉飛也沒能逃脫“真香定律”,一頭扎進網紅帶貨的大潮之中。
但是或許因為之前視頻內容中說過的話太滿,又或者是在帶貨方面缺乏一定的選品經驗,辛吉飛帶貨之后也不乏翻車時刻。比如有網友扒出辛吉飛去年曾在視頻中聲稱“好水果不做好果汁”,但是今年卻在反復強推一款號稱鮮果榨汁的枸杞原漿。
今年7月,知名打假人劉江在網絡上宣布實名舉報網絡紅人辛吉飛,稱辛吉飛官方甄選和辛吉飛直播精選兩個視頻向消費者推薦的七個產品涉假,其余還有部分涉假產品也正在送檢中。
作為以揭露食品安全內幕而起家的博主,如今卻被別人打假自己推薦的產品,這樣的劇情戲碼難免有種“屠龍者終成惡龍”的即視感。
其實對于絕大多數內容創作者而言,本質上還是為了實現流量變現,雖然流量獲取的手段各不相同,但最終仍舊是想在短視頻平臺上分得一杯羹。但正如前文所說,當商業化和賬號內容人設出現沖突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被流量反噬的情況。
并不優質的內容創業賽道
資深短視頻創作者陳實向螺旋實驗室表示,在短視頻平臺上,想要看一個內容賽道是否具備長期發展的空間,不要看頭部賬號做得怎么樣,而是要看腰部以下賬號的生存情況。
比如前兩年很火的探店賽道,頭部的有“真探唐仁杰”、“二百者也”這樣全國知名的賬號,但很多只有幾萬粉絲的視頻博主通過探本地的店,也能夠獲得不錯的流量和收入。
又比如一些電商好物推薦類的賬號,即便體量很小,但也有較為寬闊的成長空間和變現潛力。
而對于今年異軍突起的“線下打假”內容,陳實則表示并不看好,一方面來說這類賬號除了頭部賬號之外,新入局的創作者缺乏強人設,需要不斷去做內容試錯來搏爆款,而此類視頻拍攝又有一定的門檻和風險,并不太適合小白切入。
另外,平臺對于此類視頻抱有怎樣的態度也有待觀察,雖然此類視頻往往能夠引發大量關注和討論,但同時也在不斷向外傳播焦慮和負面情緒,從平臺監管角度,也需要評估此類視頻所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
陳實同時也擔心,一旦此類視頻被太多創作者視為“流量密碼”,也不免會產生矯枉過正的情況,甚至不排除短視頻博主為了博取流量,故意在短視頻中放大某種現象。
對于普通內容創作者,陳實的建議是可以將這類“打假視頻”作為日常選題之一,做幾期專題內容,但如果長期深耕這一賽道,需要考慮內容持續生產能力以及賬號的遠景規劃。
螺旋實驗室也注意到,目前一些頭部打假類視頻博主也正在嘗試新的內容方向,比如“B太”近期的視頻中,也在以親身探訪的方式展示社會中正能量的一面。
不過從個人視角看,這些“打假視頻”創作者的出現,也確實對于凈化市場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相比較泛娛樂化的內容,這種視頻展現出了一個更加真實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