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食品第一股”三只松鼠進入多事之秋。
近日,三只松鼠的零食吃出油炸壁虎登上熱搜,單日閱讀量達2.2億人次,對此三只松鼠態度蠻橫,回應稱其產品工藝生產線絕無可能出現此種情況,并已經報警。
三只松鼠聲明很明確,這是一起人為的“碰瓷”事故。但有網友認為三只松鼠甩鍋甩的干凈利落,一度引發諸多爭議。有觀點認為,雖然這起食品安全問題是因為代工廠生產所致,但是代工廠和經銷商也是三只松鼠自己選擇的,出了問題自己不可能毫無關系,最起碼也應該有連帶責任。
有食品行業分析師認為三只松鼠自身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質量把控、內控體系、內部管理、人員培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弊端,一味甩鍋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有媒體指出,三只松鼠此前因為“瞇瞇眼模特”廣告引發了巨大爭議,對品牌帶來足夠的殺傷力,接著又接連曝出食品安全問題,這家2019年上市的休閑食品公司,更大的危機是來自營收大幅下滑。
事實真是如此嗎?
營、利“均降”,眾多大股東減持
有觀點認為三只松鼠股價跌跌不休是因為其業績表現欠佳。
確實,三只松鼠的近年表現并不理想,以2022年上半年業績表現來看,又一次摘得營收和凈利潤的“均降”。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總營收為41.14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52.61億元總營收減少21.8%,歸母凈利潤則由3.518億元直接降至8213.43萬元,同比減少76.65%。
而在一季報中三只松鼠的表現同樣不佳,2022年第一季度,三只松鼠總營收為30.89億元,與2021年同期36.71億元相比,下滑15.85%;歸母凈利潤1.62億元,相較于2021年同期的3.15億元,下滑了將近一半。
BT財經查詢了同期A股上市的其他5家休閑食品企業上半年營收,其中鹽津鋪子上半年總營收為12.10億元,同比增長13.73%,凈利潤1.29億元,同比增長164.97%;洽洽食品上半年總營收為26.78億元,同比增加12.49%,歸母凈利潤為3.51億元,同比增加7.25%;來伊份上半年總營收為23.12億元,同比增長10.12%,歸母凈利潤為1.11億元,同比增長2.02%;良品鋪子上半年總營收為48.95億元,同比增長10.72%,歸母凈利1.93億元,同比增長0.67%;好想你上半年總營收為6.16億元,同比增加22.87%;凈利潤235.80萬元,同比下滑95.73%。在營收方面,三只松鼠是唯一出現下滑的一家,而在凈利潤方面,只有好想你和三只松鼠一道出現下滑,營收和利潤“均降”的,三只松鼠是唯一的一家。
受此影響,大股東IDG資本和今日資本開始不斷套現,據三只松鼠在2022年7月29日發布的公告可知,股東LT GROWTH INVESTMENT IX(HK) LIMITED因自身資金需求,擬減持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2406萬股,減持的股份超過總股本的5%,但不超過三只松鼠總股本的6%。若以7月29日減持當天21.42元的股價計算,本次減持套現總金額為5.15億元。
作為三只松鼠的第三大股東,LT GROWTH INVESTME NT IX (HK) LIMITED的本次減持并不是第一次減持,在2020年期間就出現了3次減持。而這不是三只松鼠第一家減持的股東,查看三只松鼠近一年的公告可以發現,一年內關于減持的公告多達9次,多次遭大股東減持,甚至出現第五大股東GaoZheng Capital Limited的清倉減持。
金融行業分析師許藝認為上市公司接連遭受大股東減持在資本市場頗為敏感,大股東多次減持甚至清倉意味著股東對企業的前景并不看好,才會忍痛割肉及時止損。
線上大本營失守
早年的三只松鼠吃盡了電商紅利。
雖然后期三只松鼠不斷完善供應鏈,但目前仍是過度依賴線上銷售。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第三方電商收入高達30.13億元,占上半年總營收的73.3%。線上銷售仍然是三只松鼠的主打戰場。
不過從財報顯示的數據來看,三只松鼠的“大本營”第三方線上銷售卻出現失守的尷尬局面。2022年上半年第三方線上銷售營收同比下降了17%,最為依賴的天貓和京東均出現了大規模的下滑,其中天貓的營收同比下降26%,京東的營收同比下降22%。兩大王牌陣地的同時失守,說明三只松鼠的大本營已經接連丟失。
線上陣地的敗退,不是說三只松鼠舍不得砸錢買流量,只能說如今三只松鼠的獲客成本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銷售費用就高達9.52億元,占營業總成本的23.2%。過高的銷售費用使得三只松鼠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1.13%下滑至27.86%,凈利率更是由去年同期的6.69%降低至2%,該公司毛利率為27.86%,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1.13%下滑了3.27個百分點;凈利率為2%,這么低的凈利潤和競爭對手相比毫無競爭力。同期洽洽食品的凈利率為13.14%,鹽津鋪子的凈利率為10.64%,分別是三只松鼠的6.6倍和5.3倍。
受疫情影響,三只松鼠不斷在消減線下門店,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三只松鼠投食店由141家變為85家,閉店56家,聯盟店也由962家變為780家,閉店182家,新增投食店僅為1家,聯盟店新增37家,而線下門店總營收僅為6.37億元,僅占總營收的15.5%。其中投食店營收為3.39億元,聯盟門店營收2.98億元,同比分別下滑41%和18%。
上半年線下門店的業績慘淡早有征兆。早在2021年,三只松鼠創始人松鼠老爹章燎原就已經承認了自己線下專賣店探索的失誤,章燎原開始將目光投向傳統線下渠道,據他介紹500平米以上的優質零售終端國內大約有4萬個,三只松鼠要實現分銷業務就必須拿下其中的3萬個以上,章燎原的目標比較遠大,要計劃在2023年實現線下年銷售50億元,但從目前的半年線下銷售僅有6.37億的現實來看,想在一年內實現50億元的銷售計劃,并不容易。
有業內人士表示,如今線下零售并不好做,尤其是近兩年疫情不斷反復,拓展線下很可能是賠錢賺吆喝,想在短時間內實現翻兩倍的線下銷售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叭凰墒箅m然開始線下分銷,進入了多家主流賣場,但它并不投入進場費,僅靠品牌拉動銷量效果自然不會太明顯。如康師傅、娃哈哈、海天這樣的大品牌一樣都會投入進場費,在渠道上狠下功夫,耗費巨大的財力才能保障線下銷售的順利拓展。”該人士對三只松鼠的線下銷售模式并不看好,暗示三只松鼠的線下戰場拓展將會異常艱難。
在線下戰場進展不利,賴以生存的線上電商銷售“節節敗退”,三只松鼠的業績不斷“均降”也在意料之中,這或許是引發眾多大股東不斷減持的癥結所在。
自建工廠能否扭轉局面
以前提及三只松鼠給消費者的印象都是代工,這讓三只松鼠的品牌力被不斷削弱,也直接造成了眾多的質量問題,為解決代工模式帶來的巨大安全隱患,三只松鼠開始“重注”自建工廠。
三只松鼠財報稱“公司正在積極布局制造示范工廠,首批建設的每日堅果工廠于今年8月運營投產。公司依托整體規模和正在構建的制造優勢,具備從銷售到生產向原料滲透的全產業鏈整合能力。”
據了解,今年8月三只松鼠每日堅果工廠首批兩條產線正式投產,邁出了自建工廠的第一步,由此三只松鼠有望擺脫代工的標簽。
食品行業研究員王濤對三只松鼠自建工廠表示認可,但同時認為自建工廠是把雙刃劍,“以往三只松鼠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他們還可以甩鍋給第三方,消費者還能理解和接受,現在自建工廠,一旦再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那就無法甩鍋,而食品安全問題作為食品行業的難題,很難做到為零,這對三只松鼠的考驗更大,需要他們在管理上花費更多精力?!?/span>
而自建工廠需要的是真金白銀,財報顯示,因自建工廠,三只松鼠上半年的經營現金流出金額為43.26億元,而同期其經營現金流入金額為46.2億元,兩者僅相差不到3億元,這意味著三只松鼠的現金流僅為2.38億元,而同期的洽洽食品現金流為20.06億元,良品鋪子的現金流為15.97億元,三只松鼠的現金流僅為洽洽食品的12%和良品鋪子的15%?,F金流將會遭受嚴峻考驗。
為尋求更多的流動資金,松鼠老爹章燎原在今年4月和8月進行兩次股權質押,其中質押給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412萬股,質押給光大銀行754萬股,至2022上半年,章燎原已經質押4000萬股,總持股為1.6億股。創始人將股權質押,多是公司缺乏現金流的一種表現,如今三只松鼠不容樂觀的現金流,讓章燎原不得不進行股權質押。
三只松鼠面對疫情下原材料和運費等價格上漲的不利因素,在存量競爭下開始不斷縮減SKU,從全品類轉型為“堅果果干+精選零食”,以自身優勢為特長而避免攤子鋪的過大。堅果產品是三只松鼠的起家產品,也是眾多品類中最具競爭力的優勢品類,市場份額長期穩居行業第一。
以2021年堅果銷售情況為例,該年每日堅果銷售額超10億元,位列天貓混合堅果品類第一,在2021年年貨節期間,三只松鼠的堅果品類銷量同樣為線上市場第一,其中“堅果禮”市場份額一度超30%,已經連續五年中國市場堅果銷量第一。
但在競爭對手的不斷擠壓生存空間下,價格戰在所難免,這就迫使三只松鼠只能布局原材料和工廠才可能降低成本,這也是多年前奶粉行業和飲料行業走過的老路,只有向產業鏈的上游伸展才能提升自身毛利率。自建工廠或是三只松鼠追趕洽洽食品等競爭對手的唯一機會,但短期內帶來的現金流壓力同樣也給自身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
“三只松鼠以往貼牌代工的模式使得三只松鼠本身在產品質量、標準化方面都難以進行嚴格的把控。很多時候他們也會感到很無辜,但三只松鼠內控體系的缺失,才是其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的根本原因,自建工廠只能治標而很難治本,想要徹底扭轉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現狀,自身管控能力就必須全方位提升?!蓖鯘J為自建工廠是前提,但不是解決質量問題的根本。
在業績不斷下滑、凈利潤同樣下滑的情況下,三只松鼠營收突破百億后,迎來了嚴峻的考驗,這次自建工廠也不是解決所有“疑難雜癥”的靈丹妙藥,三只松鼠還需從自身質量上嚴格把控,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的慘烈競爭下有所突破,才能讓股東們看到“錢”景,而不再發生頻繁的減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