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節必漲”雖是市場規律,但春節假期三亞天價返程機票還是讓消費者心有余悸。
趕在節后機票大跳水的時候,有“未雨綢繆”的人開始安排自己2024年小長假的旅行計劃,早早就開始預訂出游機票,有的甚至計劃把年底出國旅行的機票也直接預訂了。
現在的機票究竟有多便宜?
根據去哪兒發布的數據顯示,元宵節(2月24日)后,從大城市出發的機票價格較春節期間下降近4成,熱門城市酒店價格較春節期間下降3成以上。還是以三亞為例,春節期間貴到離譜的機票現如今已經開始回落,盡管從三亞出發的機票近期還是緊張,但飛往三亞的機票賣出“白菜價”,上海飛往三亞的直飛航班僅需149元。
而國際航班價格跳水也是如此,根據同程旅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后第一周國際機票均價環比下降約10%。“上海飛大阪機票僅8元”這樣吸引力十足的話題也沖到微博熱搜榜上,盡管后有平臺站出來解釋,這是不含稅價格,含稅后要410元,但比起此前出游旺季時七八千甚至過萬的價格,還是便宜到“離譜”。
有網友心動表示,一碗麻辣燙都不止8元,加上稅費400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確實非常劃算。更有網友直接去平臺上搜索五一、十一的機票價格,部分航空已經放票到覆蓋小長假,當前價格也十分劃算。
以4月30日-5月5月北京飛泰國曼谷往返機票價格為例,目前(2月23日)查詢最低價格不到3800元,北京飛韓國首爾往返價格則不到2300元,北京飛新加坡往返總價在6200元左右,北京飛倫敦隨需中轉,往返價格最低僅為4500元左右。
而付諸行動的消費者不在少數,近期“女子花1萬6買好全年假期旅行機票”的熱點話題下也有跟多人分享了相似的做法,即便不是全年,五一、十一的機票提前訂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
同程旅行數據也顯示,節后一周預訂五一假期出境游機票的預訂量較節前增長近2倍,其中,國內飛往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出境游目的地國家的機票預訂量最高;上海、廣州、北京、杭州、青島出發的五一出境游機票預訂量最高。
此外,部分游客已經開始預訂2025年春節假期出境游機票,在提前一年預訂的春節出境游機票訂單中,上海出發的訂單占比近7成,上海前往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冰島、瑞士長線出境游目的地國家的機票均有售出。
提前一年買全年機票值不值得“借鑒”?
有分析認為,航空公司的花式促銷活動也是促使消費者提前超長時間買機票的重要原因所在。早在去年雙十一的時候,各大航司推出的“隨心飛”產品就成為旅游品類的“搶手貨”,更有消費者在去年活動時就把2024年全部的旅游產品一下都“囤”好了,酒店、郵輪、自由行產品甚至是機場貴賓廳服務,應有盡有。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能夠提前計劃自己全年旅行的大前提是時間自由,并不適用于大多數“打工人”,如果產品買好了計劃做好了,到時候假期出問題,很多機票也會是有扣費的。于此同時,價格如何波動不可控,去年十一時也出現過臨近假期反而降價的情況,提前預訂反而遭“背刺”,看看五一產品還算合理,現在就訂十一甚至年底的機票,風險有點大。
對此有業內人士給出的建議是,從機票預訂角度,提前買票便宜的邏輯是沒問題,但也不宜提前太多,國內機票一般提前1~2個月購買是最劃算的,而國際機票可以提前3-6個月訂購,特別是歐洲、北美洲等主要地區,價格會更劃算。
但這也并不是絕對的,機票價格本身浮動率比較大,所以也會有不定時的驚喜,想要“撿漏”低價票,還是要平時多關注航司及票務平臺的活動動態信息。
2024年出境游成本或很難降下來
從出游成本看,交通和住宿無疑是最重要的花費,作為市場重啟第一年,國內一些熱門旅游城市以及出境目的地國家,特別是歐洲市場,機、酒產品價格漲幅是肉眼可見的,且因為人力供應不足,資源供不應求,出境游產品價格普遍是要高于疫情前。
這樣的情況在2024年大概率是會延續,特別是出境游市場,盡管國際航空運力快速恢復,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航空客運總量同比2022年增長36.9%,全球航空客運量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水平的94.1%,但其他成本如酒店、本地交通等短期內很難降下來。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因為花更高價格出游,對于旅行體驗的期待值也會更高。面對高期待的中國游客,給到旅企和目的地的接待壓力也會更大,調整產品供給和服務,會成為接下來出境游市場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游客走出國門的速度會在2024年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春節假期期間,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中國游客出境人次約為360萬,已經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隨著中國與更多國家達成互免簽證等便利安排,以及航空運力的進一步提升,出境游游客體量將會更進一步擴大。
另據近期世界旅游交易會上發布的《世界旅游交易會全球報告》預計,2024年至2033年中國出境游價值增長率將達131%。就支出而言,中國在2033年可能成為兩倍于美國的游客來源市場。這也意味著,中國出境游市場的潛力是長期且值得深耕的。
承接中國出境游市場紅利的根本,還是要拿出好產品,提供好體驗。不論是中國旅企還是境外目的地,只有不斷創新,不斷迭代,才有可能分到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