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終于在有生之年,看到你的“查重”仇人,領到了它的報應。
前有法院判決知網以200元/千字的標準,向老教授趙德馨賠償時,中國知網的訴訟代理人在法庭上表示,如果按此標準賠償,知網全部在庫作品要賠1200億元,姆們知網沒賺到這么多錢。
后有來自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消息,稱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微博上,#知網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的話題,頃刻沖到紫紅色的“爆”。
估計“知識”自己都很難相信,有朝一日,一條與知識有關的微博,竟然獲得了明星離婚的待遇。
一條點贊10.1萬的評論說,“壟斷還哭窮?我們寫論文查文獻的時候,他們怎么沒管我們哭窮”。
人間只剩下兩個話題,能在積極討論中不分裂朋友圈稀薄的友情——疫情早日結束,中國知網早日領罰。
2
調查啟動的這一刻,群情激憤,關于知網積年累月的苦不堪言,終于等到了一個答案。
知網的回應十分乖覺,表達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知網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我們堅決支持,全力配合。我們將以此次調查為契機,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徹底整改”。
注意,“以此為契機,徹底整改”。
翻譯一下:我跪下了,你們都消消氣。我們重新來過。
敲碎了黑板,也要有請各位注意的是,市場總局提起的是反壟斷調查。
比如說,知網跟期刊簽訂的協議中,要求在合同期內,期刊的內容只能獨家授權給知網使用,這可能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是可以被反壟斷調查的;
再比如說,合同都到期了,知網還要求期刊保證,那些你曾經承諾過我的權利,在合同期滿后5年,仍然由我獨家使用。這也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再再比如說,跟知網簽約的期刊,會要求作者授權“網絡出版和信息傳播權”。
這個要求到底是怎么來的?是期刊自己想為知網做些事,還是應知網的要求。
這其中,有沒有誰,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再再再比如說,知網作為“查重服務”的提供者,只跟圖書館這樣的機構用戶做買賣,而不向學生這樣的個人用戶直接提供服務。
導致后者,只能在市場上高價購買,也不知道是誰提供的“查重”服務。
這樣拒絕交易的行為,按照《反壟斷法》的規定,“沒有正當理由拒絕交易”,也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我簡單總結一下,反壟斷調查,調查的是,過去這么多年,知網的舒適區何以這么舒適?
這些行為都很可惡,可這跟知網這么多年,侵犯大家的著作權,應該支付的賠償無關。
這個反壟斷調查,在道理上,跟那1200億無關。
3
但是,道理上無關,不代表情緒上無關。
中國知網,為啥態度特別真誠地、近乎歡天喜地地,接過了反壟斷調查?
如果沒有反壟斷調查,疏散了同仇敵愾地情緒,中國知網真的會面臨1200億的賠償嗎?
必須得說,知網還是特別有知識的,在司法機關明確表態,要知網向作者賠付損失后,知網丟出了一個,數學上不可能完成的題目,“如果都按照趙德馨教授200元/千字的標準向作者賠償,知網全部在庫作品要賠1200億元”。
這是一種策略,把自己要承擔的責任無限擴大化,導致責任無法承擔。
全部在庫作品是什么概念,在《中國知網是不是該把所有教授的賬都結一下?》那篇文章里,我說過,我在“中國知網”上搜我自己的名字,發現公眾號上的文章被列為了“哲學與人文科學”,被知網要求“付費閱讀”。
我的這些文字垃圾,也屬于“知網在庫作品”。
每千字拿到了200元賠償的趙德馨教授是啥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向來不太尊重知識的中國知網,在計算自己可能承擔的賠償的時候,忽然特別尊重知識產權了,把所有作品可能要求的賠償,都提高到了趙德馨教授的標準,給自己算出一個1200億元的天價賠償,也把球從自己身上踢回給了全社會——
反正我賠不起,你們看著辦。
狂徒張三,切割掉了正在運行中的一段電線,賣了1300塊錢,可造成的經濟損失有10萬塊。
請問法律會按哪一個數字給張三判刑?
不好意思,10萬塊。
4
哭嚎自己賠不起幾周后,中國知網等來了針對它的反壟斷調查。
無論監管的深意是什么,知網都立刻做出了一個要借坡下驢,借梯子下煙囪的姿態——“以此為契機,徹底整改”。
當然,反壟斷調查如果證據確鑿,也是有罰款的。
針對阿里的反壟斷調查,落地的罰款是182億元;美團“二選一”的反壟斷調查,靴子落下的罰款是34億元。
你覺得,如果中國知網坐實了壟斷之名,確認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它承受的罰款有多少?
跟全部在庫文檔涉嫌的侵權賠償相比,哪個會比較高?
在知網那份火速發布、深刻認錯的回應中,大概有兩個字是特別真誠的——契機。
希望以此為契機,和從前的自己切割,和巨額賠償切割——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吃進去的可千萬別讓我都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