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德州儀器在成都的第二座封測廠即將投產,這讓人不禁產生疑問:成都為什么能夠吸引像德州儀器這樣的芯片大廠進駐?而且,這座城市所展現出半導體硬實力的一面,好像也與大多數人對成都以往的印象大大不同。
提起成都,我們可能會聯想起麻辣辛香的火鍋串串,憨態可掬的國寶熊貓,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休閑巴適的蜀地生活......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這里承載著人們無限的遐想與向往。
但其實這樣一座充滿著麻辣激情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最早的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和首批集成電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目前,成都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和水平已穩居中西部第一,聚集了英特爾、德州儀器、華為海思、紫光國微等眾多優質企業,發展風貌昂揚向上。這座城市,早已成為中國芯片版圖中不可缺失的一隅。
01
一波三折的成都造芯路
成都東郊承載著一段獨特的城市記憶。
走在今天的東郊記憶創意園區內,我們或許很難將這樣一座縈繞著音樂、美術、戲劇、攝影等藝術氣息的地方,與上世紀五十年代那個充滿著蘇式紅磚和煙囪管廊的電子廠聯系在一起。
圖源:公眾號東郊記憶
“北有首鋼,南有紅光”。東郊記憶的前身便是”一五“期間建成的國營紅光電子管廠,這里是我國第一根黑白、彩色顯像管的誕生地,也是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的濫觴。
除了紅光電子管廠,”一五“期間,國家還在成都布局了國營國光電子管廠、國營前鋒無線電儀器廠、長虹前身的780廠等一大批電子類企業。后來,隨著三線建設的開展,成都的電子產業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但改革開放后,由于技術落后,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成都電子產業不負當年榮光,愈發走向下坡路?!扒笊妗币欢瘸蔀榱水敃r各家電子廠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后,成都電子產業發展遇到瓶頸,大多數國營廠生存愈發艱難,甚至面臨破產解散的困局。但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曾經輝煌過的眾多電子廠也為成都留下了寶貴的經驗積累。
進入新世紀,《國務院關于印發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正式發布。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漸漸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由于成都在電子產業方面的積累和電子科技大學的高校及人才優勢,成功獲得首批“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和“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資格。此外,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WTO,這也標志著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外資開始瞄準了中國這片潛力巨大的市場。
這也成為了成都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及集成電路產業再度爆發的絕佳時機。
2003年8月,英特爾宣布投資3.75億美元在四川成都高新西區建立半導體芯片封裝測試工廠,這也是第一家落戶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隨著全球芯片龍頭英特爾的入駐,一批批國內外企業包括中芯國際、摩托羅拉等進入成都投資、設廠,形成了巨大的聚集效應。
前有知名集成電路企業齊聚天府之國,成都發力建設本土半導體企業也輕松一些。2005年9月,成芯半導體在成都高新工商局注冊成立,這意味著成都造芯之路開始踏上了新的征途。成芯半導體8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由成都市政府和中芯國際合作,開創了“成都托管模式”,委托中芯國際代管。一時間,成芯半導體名聲大噪。
可惜的是,不是一切的投資都會得到回報。晶圓代工是一種需要高投入、并伴隨著高風險的行業。由于成芯連續運營三年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成都政府決定賣掉成芯。但當時中芯國際也處于發展動蕩期,無法對成芯進行股權回購,自此,成都備受重望的本土半導體企業徹底流產。
2010年,德州儀器在成都高新區收購成芯,并設立了首個在中國大陸的晶圓制造基地。此后數年,德州儀器持續增加在成都制造基地的投資,逐步將成都高新區建設成為德州儀器唯一集晶圓制造、凸點加工、封裝測試和晶圓測試于一體的制造基地,并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
目前,成都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已經形成了涵蓋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聚集集成電路企業270余家,既包括英特爾、德州儀器、成都海光、新華三半導體等國內外領軍企業,也培育了嘉納海威、成都華微、銳成芯微等本土骨干企業,并建成了中西部最大的封裝測試基地。
雖然造芯之路多有艱難,但成都一直憑著一股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毅力,始終不曾放棄在集成電路產業上的追求。
02
成都走出一條特色“芯”路
在造芯這件事上,成都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說起成都特色半導體產業,就不得不說起射頻微波。2022年12月,在工信部公布的100家2022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中,成都市武侯區微波射頻產業集群名列其中,是全國唯一獲評的微波射頻產業集群。同時,成都也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微波射頻器件制造企業和科研院所,學術研究能力出眾。目前,成都在國內射頻微波領域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芯潮IC整理
在成都眾多的射頻微波企業中,亞光電子是見證了成都射頻微波成長的老牌企業,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微波半導體器件、微波電路軍用企業之一、我國軍用微波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定點廠家之一。從它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也能一窺成都射頻微波產業發展的面貌。
亞光電子是由國營亞光電工總廠,也就是國營970廠改制而來。國營亞光電工總廠建立投產于1965年,是原電子工業部最早建立的半導體器件廠家之一、我國第一批研制生產微波芯片、電路及器件的骨干企業,也是我國軍用微波電路的主要生產定點廠家。2010年,亞光科技在深圳證*交易所掛牌上市。目前,該公司以5G/6G射頻前端芯片和光通信芯片為突破口,加快了民品芯片設計服務的拓展,其毫米波通信功率放大器芯片已經研制成功并進行小批量生產。
亞光電子的發展射頻微波的歷史由來已久,所積累的技術實力居全國前列,這一特點也與成都射頻微波整體產業相似。此外,亞光電子作為成都射頻微波芯片企業的典型代表,兼具著非常濃厚地方軍工色彩,這也是成都當地射頻微波的普遍特色。那為什么成都能夠成為射頻微波企業的聚集之地呢?
在科技領域,產學研永遠是密不可分的。成都射頻微波產業歷史悠長、發展迅猛,與被稱為“中國微波之父”的林為干院士和他一手為電子科技大學射頻微波學科打下的堅實基礎密不可分。
在科學理論方面,林為干院士對中國電磁科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其主要成就為閉合場理論,開放場理論和鏡像理論。在閉合場理論方面,他發表了“一腔多模擬微波濾波器”的觀點,奠定了一腔多模的作用;在開放場方面他提出了“傳輸線阻抗計算方法”和“三角波導理論”等觀點,對靜電場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外,他還發現了有介質平面上雙像的現象,進一步發展了介質球的鏡像理論。
除了在學術層面上對射頻微波的貢獻外,林為干院士還兼顧科研和教學,為國家和電子科技大學培養了一批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領域的人才,并在1989年獲得了首屆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特等獎。如今電子科技大學能夠在射頻微波領域享有盛名,并能夠對成都射頻微波產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與林為干院士密不可分。
但是一個地區產業的發展,光打通了學術人才的通道還不夠。市場經濟之下,產業的發展更多依賴于供需關系,如果沒有需求,那么產品自然無處可銷,產業也就無法成型并發展壯大。而成都恰好具備了發展射頻微波的市場基礎,也就是成都另一個重要產業支柱——航空航天。
成都作為國家布局航空航天的重點城市,是中國內地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航空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四。2021年,成都航空航天產業總規模已突破800億元,基本形成了航空制造產業鏈、航天制造產業鏈。
除了航空外,成都的航天工業發展也一直處于全國前列。在一些國家重器的研發研制上,都有成都的身影。比如,成都振芯科技的主營業務便是北斗衛星導航元器件—整機—系統應用全鏈條核心產品的研制;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航提供通信支持的,就包括2013年落戶成都的天銳星通公司。作為下游的航空航天產業能夠更好吸收來自上游射頻微波的各類產品,產業互動良性發展,十分有利于本土企業的培養和吸引其他地區企業入駐,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發展也愈發快速強勁。
深厚的學術基礎、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方興未艾的下游產業,成都射頻微波發展基礎堅實,發展潛力足夠亮眼。想來,這條特色芯片之路,成都也會走得越來越肯定,越來越堅實。
03
成都的獨特魅力在哪里?
多年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都會選擇在成都建設研究中心、子公司,那么,天府之國做對了什么?它的魅力表現在哪里呢?
成大事往往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對于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亦是如此。其中,集成電路產業對人才的依賴,不可謂不大。《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發展報告》顯示,預計到2023年前后,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6.65萬人左右,其中人才缺口將達到20萬人。對于集成電路高水平人才的把握,也深刻影響著企業以及地區產業的發展。
在人才培養上,成都同樣具有不小的優勢。成都本地共有近30所本科高校,占全省半數以上,其中有985/211大學兩所(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211大學兩所(西南財大、西南交大)。此外,成都還擁有中電科10所、29所、30所等一批高??蒲性核?,培養了眾多高水平的集成電路研究人才。
2023“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結果顯示,在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排名中,電子科技大學位居全國第一。此外,在芯片相關性較強的細分專業領域,包括電子科學與技術、電磁場與無線技術等專業,電子科技大學常有上榜并居全國前列。
不僅如此,成都更擅長招攬人才,頒布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并不斷更新加碼,爭取本地高校等人才留蓉,吸引外地人才來蓉。2023年3月,成都發布《成都市加快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集成電路人才政策為鼓勵集成電路領域高層次人才及優秀團隊在蓉城創新、創業、就業,對入選“蓉漂計劃”、“蓉貝”軟件人才的高層次人才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團隊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資助;對入選重大人才計劃的專家人才,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在住房、創業、資金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此外,人才計劃對創業團隊和設置集成電路相關學科的院校提供資金支持,最高可達上千萬元。
除了人才優勢外,成都高新區也對成都集成電路產業集聚產業了積極影響。成都的集成電路產業主要集聚在高新區。在芯片設計方面,擁有各類設計公司120多家,包括振芯科技、銳成芯微、和芯微、雷電微力、華大九天、華為海思、新華三等各具特色的企業,設計領域涵蓋網絡通訊、智能家電、物聯網、北斗導航、IP等;在晶圓制造方面,擁有德州儀器8英寸晶圓生產線;在半導體封測方面,成都擁有華天科技(原宇芯)、士蘭微、英特爾、德州儀器、芯源系統(MPS)等近十家封裝測試企業,形成西南最大的芯片封裝測試基地。
政策傾斜、產業協同、財力雄厚,成都高新區所集聚起來的巨大能量有力支撐和帶動了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促進了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的形成,有利于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鏈,推動企業間協同合作,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平臺。
如果要研究成都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原因,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那就是成都的地理位置。首先,成都是四川省省會,位于我國西部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也是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科技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交通樞紐和通訊樞紐。作為帶動西部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成都被賦予眾望的同時,政策支持力度大,城市發展速度快。
同時,成都臨近直轄市重慶,這兩地作為西部地區相對發展較為快速扎實的城市,區域及產業協同效應強,兩者良性互動也對雙方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2021年,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地位正式確立。2023年3月,“成渝集成電路協同發展合作協議”正式簽約,成都國家“芯火”雙創基地也正式揭牌。成渝兩地將在集成電路等產業的人才交流、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探索鏈式共振、互補共贏、深度融合的跨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新機制,這將有利于促進成都集成電路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紫光股份董事長兼新華三集團CEO于英濤曾如此評價成都:“天府之國成都社會經濟好、產業基礎優、市場潛力大、人文環境濃,尤其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成都在地區發展過程中的引擎作用進一步提升。”
從產業生態到政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成都,這座以休閑慵懶的聞名的城市正在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這條路上一路狂奔,并時不時“卷”出一個新花樣。但不可否認的是,成都對集成電路產業重視始終如一,它也早已成為中國芯片版圖上不可忽視的一角。
04
結語
作為我國較早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城市之一,成都的造芯之路顯然走得并不一帆風順,但未放棄過發展集成電路產業。迎難如上,腳踏實地,這座天府之城漸漸走出了屬于自己的半導體產業風采。
一路艱辛,值得歌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如今的成都已初步形成了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材料與配套、系統與整機等相對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并在5G通信、北斗導航、信息安全、IP核等細分領域初步形成特色優勢。2022年成都集成電路產業實現營收516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芯片設計業實現銷售收入213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位居全國第二。
這里吸引了國內外各地的旅客游玩賞景,又引領了眾多心懷夢想的年輕人就業創業。一邊是生活的愜意與悠閑,一邊是激情前進的高科技產業發展,成都把這兩者完美的融合了在一起。相信未來的成都,會一步一個腳印走出自己的芯片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