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職教法》),并將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該法自1996年頒布施行以來的首次大修,內容從五章四十條完善至八章六十九條。
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在國家層面,我國對職業教育的改革力度加大,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將給教育體系帶來怎樣的改變?
職業教育地位提升
長期以來,職業院校被視作低層次教育,初中畢業后讀中職無法升大學,有的職業院校畢業生在找工作、事業單位招聘時遭遇學歷歧視。絕大多數的學生也都是因為高考分數不理想而被迫選擇職業教育,因此職業教育被認為是普通本科教育的補充。
如今,新修訂的《職教法》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是層次不同,而是類型不同,讓學生在職業技術的道路上有明朗的選擇。
具體而言,新的《職教法》在招生考試制度、高等教育體制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職教法》取消了初中畢業后“普職分流”的提法,修改為“國家優化教育結構,科學配置教育資源,在義務教育后的不同階段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
當然,對普職分流的描述從“分流”到“協調發展”,不是“取消初中畢業后普職分流”,而是提升了職業教育的“地位”。“普職分流不再是以初中后為重點,而是在初中后、高中后、專科后、本科后不同階段因地制宜地統籌推進。”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副主任張家勇強調。
《職教法》打破了職業學校學生學歷的天花板,明確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由專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層次的高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實施。不僅本科職業教育將應運而生,中職學校的學生同樣可以參加高考,升入大專、本科院校學習,而且還將有碩士學歷出現,為學生提供升學、就業、職普融通等多種發展路徑。
千億市場規模
政策的變化源于我國對于人才需求的變化。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4183萬人,較上年增加181萬人,同比增長4.5%;2021年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4430萬人,較上年增加247萬人,同比增長5.9%。
但從人才培養結構來看,相比職業教育體系較發達的美國、德國,我國高等教育學校輸出的研究型人才較多,應用型人才供給不足,人才培養結構失衡嚴重。現階段,中國、德國、美國應用型人才占比分別為44.4%、54.7%、67.6%。
為解決人才供需錯配的問題,我國曾相繼出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伴隨著國家對于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視以及大量政策的扶持出臺,職業教育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成為新的風口行業。
機構指出,職業教育涉及人口數量高達3.3億。其中包括5000萬具備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在校生,以及2.8億具備初中以上學歷的勞動力市場務工人員。如果年培訓人次占比十分之一,人均培訓收費4000元,則培訓行業規模可達1128億元。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宋芳表示,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將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舉措和實踐成果轉化為法律規范,為培養更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夯實法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