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馳創投曾收獲了多起并購退出及4家企業5起IPO事件:理想汽車(NASDAQ:LI;HK:02015),青云科技(688316.SH),水滴公司(NYSE:WDH),怪獸充電(NASDAQ:EM)。
同時也成為市場同期最活躍的早期投資機構之一。
不僅如此,成立至今,藍馳創投在中國市場的早期科技投資已經拉動了近10倍的后續融資。
同時,超80%的被投企業順利完成再融資,后續輪投資機構多為市場中知名中后期投資基金和產業資本。
自從2005年進入中國以來,藍馳創投累計投資超過150個優秀的早期創業項目。
投資輪次集中在Pre A到A輪,覆蓋企業科技、硬科技與創新交互、醫療健康、新消費等領域。
基金層面,藍馳創投在中國管理多支美元及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00億人民幣,在華投資IRR約50%。
在這些成績背后,作為中國市場化投資機構中稀缺的早期VC堅守者——藍馳創投管理合伙人陳維廣,近期揭示了藍馳創投一直以來秉持的早期投資方法論。
01
與敢為人先的顛覆者同行
堅信從0到1的力量
進入中國以來,藍馳創投始終專注在早期科技投資,而這一選擇背后的原因,可能要回到創始人的“基因”:
合伙人是怎樣的人,決定了一家投資機構的行為與取向。
1988年,剛剛工作的陳維廣如愿進入IBM,但卻未能加入彼時IBM的核心部門:大型計算機部門,反而被派往一個不起眼的小部門:PC業務部。
然而,幾年后PC業務迎來大爆發,昔日的邊緣部門一躍成為C位,改變了整個行業,陳維廣也第一次親歷了產業變革的呼嘯而來。
之后,陳維廣結束IBM的工作加入新加坡電訊。
他本以為有機會發揮在通訊技術上的專長,沒想到命運似乎再一次開起了玩笑,又被分配到當時非常邊緣的互聯網基礎設施部門。
“我只能從零開始學習一門新技術新模式,一邊摸索一邊組建團隊,并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區。”陳維廣表示。
不過,很快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席卷全世界,成為了這個世紀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動因。
他也因這段經歷加入位于硅谷的早期投資機構:藍馳創投,開始了自己的早期投資生涯。
親身經歷兩次深遠的產業變革,對陳維廣產生了重大影響。
“總要有人完成從0到1的事情,把變革如子彈般打到每個人的面前,改變世界的樣子。”
來到彼時創新的中心硅谷,陳維廣結識了諸多優秀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其中就包括藍馳創投在美國投資的早期項目Paypal的創始人Peter Thiel和Max Levchin。
在與他們的合作交流中,陳維廣認識到,早期投資要創造可持續價值、獲得超額回報,就要敢于解決足夠難的問題,敢于支持顛覆式創新而不是一些“me too式”的微創新。
這就要求投資人和創業者一同回到“第一性原理”,了解真實需求背后的因素,從源頭解決問題。
所以,從硅谷入行到回國組建藍馳中國團隊,這20年來陳維廣帶領藍馳創投在中國只做一件事:專注早期科技投資。
“世界是被那些不被定義、沖破極限的航海家與探險者改變的,我們就是要比大多數人提早識別出同樣‘敢為人先’的創業者和那些顛覆式創新的投資機會。”
這也決定了今天藍馳的底色, 以2021年在科創板上市的青云科技(688316.SH)為例。
早在2012年,藍馳創投就認識到,數據會變得更加重要,但大數據需要更高的算力,也就是云計算去支撐。
“我和青云科技的創始人黃允松在天使階段接觸,發現他在云計算這方面的技術積累非常深厚。”陳維廣說,“在當時許多人還沒有看到大數據和AI的應用到來時,我們就開始在云計算方面進行布局”。
2012年前后便開始關注和投資云計算、大數據、企業服務;
2014、2015年前后開始關注和投資人工智能、AR/VR、醫療科技等;
2016、2017年前后開始關注自動駕駛、機器人、新能源等等……
這家老牌機構保持著對“新”的渴求感,保持著對前沿機遇的敏感嗅覺與前瞻布局。
02
投早、投科技的黃金時代
“我們仍然處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周期和新工業革命基礎性創新的邊界處。由于沒有新的重大科技革命來快速擴張社會總體經濟空間,主要經濟體在已有結構內的同業競爭會更趨近于零和博弈。中國必將面臨如何在交匯處的博弈中建立競爭優勢的問題。”
陳維廣表示,“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我們看到全球國別競爭愈演愈烈,以及為什么人們開始紛紛議論‘內卷’或是‘躺平’。”
同樣,現如今的國際局勢,凸顯核心底層技術自主可控、國家安全保障有力的重要性。
國內方面,我們看到國家高度強調科技創新,提出發展“內循環”、人民幣國際化、防范經濟脫實向虛、專精特新等等戰略和舉措。
具體映射到當下,無論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還是人工智能等,歸根到底都是在微電子學和信號理論基礎上對通信和集成電路的廣泛應用,本質上都不屬于基礎性的創新。
“現在這個階段,舊有模式創新創造的邊際效應已經處在遞減狀態,即便給這樣的項目再多錢,所創造的回報也會很有限。”陳維廣表示。
“我們其實正處在下一個技術大變革的前夜,無論是科技革命的迭代規律還是國家政策支持的動員能力來看,更多機遇只可能在早期科技。現在正是早期科技投資發揮價值的時候,參與早期科技投資也是在支持和主動參與新一輪經濟增長。”
03
硬科技,軟著陸
尋找交叉領域創新
過去一年多,大量成熟期和成長期投資機構表示要“投早、投小、投科技”,進入早期投資階段的資金體量不斷增加。
而作為一家堅守20年早期科技投資的機構,藍馳創投的差異化又是什么?
“一直以來,藍馳創投是一家行研驅動的投資機構,在決定投資策略時,我們的團隊會不斷提出問題:今天,在需求側看到了哪些新變化?在技術側觀察到什么新趨勢?結合我們對新需求和新技術的理解,未來更美好的中國和世界應該是什么樣子?”陳維廣說。
藍馳創投以科技創新為底層驅動,但不唯技術論,要找的是那些具有高壁壘前沿科技與差異化場景落地能力的投資機會,項目要兼具前瞻創新性與商業成長性。
“只有這樣,才能提前洞察需求變化的拐點,提前在科技應用即將商業化放量的前夕布局進去,更早地將技術與市場需求變化進行連接。”陳維廣表示。
同時,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技術融合、賽道跨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每個賽道已經不是一個獨立的賽道。
以藍馳投資的理想汽車為例,它既是消費品,也是汽車,也是無人駕駛,還可以是中央電腦和IoT。
而藍馳投資的高仙機器人既是機器人,也是無人駕駛,還可以是AI、是物業服務。
“我們從很多行業和行業的交叉領域、技術和行業融合的邊緣地帶尋找能重新定義下一個時代的‘新物種’,這也是我們會重注的‘未來大家伙’。”
陳維廣說。在這樣的策略下,過去一年,藍馳在不同行業和技術的交叉領域都看到了很多令人興奮的“新物種”。
比如,考慮到AIoT時代對產品差異化和交叉開放性的巨大需求,藍馳投資了中國本土RISC-V處理器內核IP解決方案的領頭企業芯來科技;
在先進制造、3D打印、新材料交匯的領域,布局了領先的數字化模具企業鐳鏌科技;
在AI結合生物科學、醫療的交叉領域,藍馳投資了生物計算平臺“百圖生科”;
在新能源與循環經濟領域,藍馳投資了動力電池回收解決方案商博萃循環,可把廢電池中90%以上的金屬再生為電池級產品,實現20%以上的整車價值回收。
而在人工智能、視覺技術、自主移動技術結合物流、半導體、能源等行業應用領域,投資了領先的機器人公司優艾智合、藍芯科技、木蟻機器人等;
在電動化與新出行領域,投資了專注于空中“飛車”出行的創新公司“時的科技”,通過結合先進的電動化技術和飛行器技術,為人們提供更高效的城市出行體驗……
不少項目均完成了多輪后續融資,正在成為行業中愈發令人矚目的顛覆者與引領者。
04
行業矩陣式打法下的組織進化
進入中國至今,藍馳創投是90%早期項目的首輪/A輪前領投方,且80%被投項目實現再融資。
能夠更早地找到這些優秀項目背后,是一家早期投資機構的專業化能力。
如今,為了更早的找到符合下一代變革趨勢的“新物種”,藍馳創投自身也在不斷迭代。
“合伙人文化”、“強單兵作戰能力”是市場對于經典早期投資機構的固有印象。
藍馳創投在傳承這些能力之外,也在嘗試放大組織“建制化”的投資能力,形成對項目和創業者更加精準和高效的覆蓋。
“從三五個人一路走到現在,藍馳的核心團隊非常穩定,也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價值觀一致的團隊成員。”陳維廣說。
“所以每當看到別的機構轉型做早期需要下決心、很糾結時,我都覺得何其有幸,因為我們早早搭建起了一支從骨子里熱愛和認可早期投資價值、愿意尋找和陪伴敢為人先的瘋狂創業者、具有產業化背景和視角的特種部隊,大家在一起配合好多年了。”
除此之外,因為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交叉融合,藍馳對于投資團隊的要求也是如此:
需要有不同行業的背景,甚至具備創業經驗,同時還需要協作。
以此為基礎,從技術和行業兩個維度出發,采用行業矩陣式打法。
有人橫向覆蓋技術,有人縱向覆蓋行業,交集就是技術在行業的應用機遇。
“未來的創新一定是誕生在行業和行業的交叉領域,擁有技術與技術之間的復合能力。新物種其實就是技術的融合交叉,并且復雜程度超過以往。”
陳維廣認為。這就決定了不同背景和不同技能的投資人,不能再各自為戰,需要成建制地進入戰場。
新的業務形態也對基金中后臺的部門有了新的要求。
藍馳創投通過長期運營,率先與產業的集群節點,以及優秀創業者比較富集的節點進行合作,產生了更加豐富的連接。
這些節點或是科技大廠,或是標桿企業,或是新型研發機構,或是高校學府、優勢學科等等。
這樣的生態,使得前臺投資團隊在行業研究與投資布局中,可以像步兵呼喚后方的炮火和空軍,步炮協同、立體化作戰,放大投資團隊的作戰能力。
“除了資產端出現的變化,我認為中國的風險投資行業將會呈現出‘馬太效應’的趨勢,組織能力的進化同樣也是為了藍馳創投能在中國走得更加穩健與長遠。”陳維廣說。
05
早期投資機構的世界觀
如今,殺入早期階段的投資機構在團隊規模、管理資金體量上都在不斷擴大,但如何保證穩定高額的回報是行業的共性問題。
對于藍馳而言,陳維廣認為:“作為早期投資機構,過分追求管理規模是獲得超額回報的最大殺手。”
“20年的從業生涯,我經歷過數個經濟和市場的周期,我警惕在早期吹高估值帶來的泡沫破裂,也常思考早期投資機構在更高確定性到來的時候,向后期輪次加注的必要性。”陳維廣表示。
如果給一個尚在早期的創業者過高估值,為了滿足投資人的預期,他的很多行為可能就會扭曲,進而影響公司的業務發展和再融資,也會對基金整體的回報水平不利。
在陳維廣眼中,投資應該是通過獨特的認知以及資金配置來支持能重新定義未來世界的創業者。
包括合伙人在內,藍馳的團隊一直會問自己:
我們希望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未來世界?
結合藍馳對未來技術和趨勢的分析判斷,有可能會誕生大量指數型機遇的領域有:
新能源。
新能源也即新運力,電動化、光伏、氫能、新的儲能網絡等在物流、出行、工業等各個行業的應用與前沿探索。
新效率。
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在制造業的深度應用,如智能硬件和機器人、基礎軟件、芯片等等;
在服務業和物流的深度應用,如服務和物流機器人、消費科技、調度算法平臺等;
在生物醫療的深度應用,如AI+生命科學等。
新交互。
隨著光學技術的加速發展以及渲染算力的大幅提升,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提供的體驗更靠近現實世界的體驗。
這意味著一個新的交互體驗被創造,人不同層次的需求會通過新的交互方式更好地被滿足,而新的經濟模型也會快速形成。
新科學。
未來的變革和機會不僅在技術,也會在科研,是更加底層的科學理論和前沿科技的創新應用,比如腦機科學,生命科學,核聚變等。
我們將更加關注底層科學和前沿科技富集的地方。
“早期投資是自身世界觀與價值觀在現實中的映射,藍馳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與自己擁有同樣愿景的創業者,與他們一起從零到一重新定義未來的科技和生活。”陳維廣表示。